制造业由大变强仍需练内功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11-11





  工信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年来,中国制造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产业体系更健全,产业链更完整,实现了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显著提升,综合实力、创新力和竞争力均迈上新台阶。但与此同时,由于国内外环境变化,这些优势还需进一步巩固。国务院近日部署进一步延长制造业缓税补缴期限、加力助企纾困等,为制造业企业发展送去“及时雨”,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后劲,为继续巩固中国制造业优势提供有力支撑。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制造业已形成诸多独特优势。规模优势不断巩固,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体系完整优势更加凸显,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产业链配套能力全球领先,具有强大韧性和发展潜力。产品供给数量、质量和档次全面提升,竞争力显著增强,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中国制造业正朝着智能、绿色等方向加速升级,智能制造应用规模全球领先,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形成。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步伐明显加快,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引领中国制造业不断攀上新高度。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实力不断增强,有58家制造业企业进入2021年世界500强榜单。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优势基础还需着力夯实巩固。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世界各国都认识到制造业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意义,不少西方发达国家着力重振制造业。中国制造业因而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双重挤压,发展环境日趋复杂。同时,中国制造业还存在大而不强、部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供需结构不平衡等问题,如不加快转型升级,补短锻长,提升核心竞争力,就可能失去原有优势,无法满足新发展阶段对制造业的新要求。


  巩固中国制造业优势,首要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既要大力锻造长板,巩固提升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进一步调整优化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也要着力补齐短板,夯实制造业产业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三大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基础,尤其是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建立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确保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巩固中国制造业优势,重点在激发内生动力。企业强,产业才能强。我国不断出台支持制造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是为了稳住制造业企业信心,营造良好投资环境,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仅需要单项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更要提高整个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构建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强化基础共性技术供给,培育更多中小企业成长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配套专家”,构建完善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产业生态,练好内功,为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输入更多动力。 (金观平)


  转自: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制造业升级不可“一哄而上”

    《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实施加速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进程,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但同时,机器人产业等领域的火热也诱发了“一哄而上”的重复建设问题。
    2017-03-24
  • 共享单车:让传统制造业骑上快车道

    2016年,共享单车迎来发展热潮,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健康又环保的“时租自行车”出行,“共享经济”也连续出现在2015年和2016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2017-04-10
  • 制造业“三同”需要系统推进

    随着中国产业和消费升级来临,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即“三同”)被提上战略日程:要求企业在同一条生产线上,按照相同的标准生产出口和内销产品,使供应国内市场和供应国际市场的产品达到相同的质量水准。
    2017-04-27
  • 信息技术引领制造业智慧转型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风起云涌,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制造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产...
    2017-05-02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