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更需“中国化”


作者:程璐    时间:2012-12-03





目前,世界邮轮旅游市场“东移”明显,据WTO预计,东盟和亚太地区将是未来邮轮市场发展最快的区域,该区域不仅为西方市场的邮轮游客提供全新的旅游景点,也提供全新的客源市场。那么,豪华邮轮的建造市场也随之东移了吗?


  答案恐怕不容乐观。目前,世界最著名的四家邮轮建造企业均来自欧洲,他们占据了世界80%以上的豪华邮轮建造订单,给欧洲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以2010年为例,欧洲邮轮产业给欧洲整个经济带来(直接和间接)收入352亿欧元,其中140亿欧元为直接收入。因此,豪华邮轮也成为没落的造船贵族———欧洲造船业最后的领地,森严的市场进入壁垒成为阻拦中国等新兴造船经济体的障碍。


  不过,技术的壁垒还在其次,邮轮建造的难点并不在船舶建造本身,其功夫在“船厂外”。可以说,船厂建造的不是“船”,而是“文化”。正如俗语所说,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建造豪华邮轮,不仅需要高超的造船技术,更需要一流的建筑工艺、装饰工艺和对欧洲文化的深刻理解,这些是中国船企需要攻克的。


  但追捧、模仿欧洲邮轮,只能“看人脸色”。豪华邮轮作为新兴市场在中国方兴未艾,若难以做“第一”,我们就要做“唯一”:不仅要攻克邮轮建造的技术难题,更要深刻理解“邮轮文化”内涵,同时结合中国国情、国民及文化心理特点,洋为中用,走出适合未来邮轮市场、具有鲜明特色的豪华邮轮之路,从而在这一细分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来源:中国水运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