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那么,做好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等工作,发展环保产业是支撑。化工企业应该主动抓住这个机遇。
 据了解,我国对环保产业已经从初期的以“三废”治理为主,发展成为包括环保产品、环境服务、洁净产品、废物循环利用,产业门类基本齐全,跨行业、跨地区的产业体系,年增长率为15%~20%,环保产业的产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十二五”期间,国家环保项目原计划总投资3.4万亿元,今年初又将此投资提高到5万亿元,可见环保产业发展道路前景广阔。
 石化行业作为能源占用量大、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其绿色发展为环保产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余热余压利用、“三废”综合利用、干熄焦、电石干法制乙炔再生产聚氯乙烯等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仅在 “十一五”期间,通过引进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中石油投入专项资金170亿元进行环保治理,中石化投资291亿元,实施节能减排项目1110个,每年可节约360万吨标煤。两家公司均提前实现了“十一五”减排目标。
 舞台很大,但环保产业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首先,我国环保技术需要不断创新。仅以废水为例,石化行业排放的废水大都含有有机物,而目前国内治理技术对含有难以生物降解的烷烃、卤代烃、部分有机磷农药、苯胺类等有机废水处理不过关,导致排放不达标,造成污染难以遏制。此外,重金属污染、PM2.5及空气污染、饮用水安全、地下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辐射环境污染防治等方面,也都需要环保产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给以支撑。
 其次,我国环保产业原创能力需要加强。目前很多技术都是国外引进,停留在重复、模仿等阶段,国家重点污染防治领域涉及的主流技术,几乎难见我国原创性研发的技术。技术和产品依靠进口不但阻碍环保产业的发展,也增加了石化行业使用成本,削弱了石化企业使用环保产品的积极性。
 再次,安全环保产业还未形成规模。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借助其强大的经济和技术优势,环保产业发展较快,已经成为这些国家的主导产业之一。而我国环保产业仅占GDP的5%,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石化行业的需求。
 最后,清洁生产技术需要跟进。在石化行业,落后工艺和管理方式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增加了末端治理的难度和成本,而我国环保产业在清洁生产领域投入少、产品少、效果差等弊端并存,亟须实现快速破解。(赵淑玲)
来源:中国化工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