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走出去”开矿切勿短视


时间:2012-12-19





  12月8日,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的2012铁矿石发展高端论坛在北京举办,中国参与全球铁矿石资源合作开发的问题引起了出席此次论坛的人士的普遍关注。与会专家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开矿切勿短视,必须有长远的发展眼光;中国企业海外开矿必须从“单打独斗”向“集团军”合作开发模式转变。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继民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部长余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资司副巡视员王建军,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长苗治民,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资深专家马建明,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秘书长杨家声等出席论坛并作报告,来自政府、钢铁企业、贸易企业、外企、媒体等领域的近300名代表出席论坛。


  未来数年,国际铁矿石市场的供求矛盾将继续缓解。资料显示,2011年~2014年全球约有8.7亿吨铁矿石生产能力投入生产,其中2011年为1.96亿吨,预计2012年为1.71亿吨,2013年为2.15亿吨,2014年为2.88亿吨。在新增生产能力中,80%以上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和印度;而在处于资源开发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铁矿项目中,西非地区居第二位,有可能成为新的铁矿石重要供应来源。

  
  李新创预计,2015年全球生铁产量将较2010年增长2.05亿吨,铁矿石需求增长3.3亿吨;2020年全球生铁产量将较2010年增长3.5亿吨,铁矿石需求量将增长5.6亿吨。


  未来,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对铁矿石的需求量仍然十分可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口铁矿石5.5亿吨,预计全年将超过7亿吨。在此背景下,积极勘查开发国外铁矿资源,提高我国进口铁矿石中权益矿的比重,将是保障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对铁矿资源需求的必然选择。


  李新创说,虽然目前中国参与世界铁矿资源合作开发还面临国际铁矿合作开发门槛高、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政策支持不够、投资规模大、项目成本高、市场竞争压力大等挑战,但同时也应看到面临的重大机遇:世界丰富的铁矿资源是中国参与世界铁矿资源合作开发及矿产品深加工的有利条件,世界资源国家普遍存在依托开发铁矿资源及矿产品深加工发展经济的愿望,国际铁矿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总体向好。


  此外,国家政策、金融机构等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也将推动中国“走出去”开矿步伐的加快。中国参与世界铁矿资源合作开发,要积极借鉴国际知名矿商的经验,既要立足自己的力量开发,也要加强合作、共同开发。

来源:中国冶金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