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中国刻不容缓


作者:邓浩    时间:2013-01-16





发生在中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的雾霾天气已持续多日,对民众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并在网上引发热议。“厚德载雾,自强不吸”等关于雾霾的各种吐槽已成为最新的网络流行语;而中共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概念也在网上引起了民众前所未有的关注。众多网友和专家学者在反思的同时,并对如何治理雾霾及其它环境问题进行建言。

敲响环保警钟

持续的雾霾让网友“阿布绛”想到了前不久看的伦敦历史纪录片。他评论道:“雾都伦敦的由来除了它气候的原因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工业革命时期伦敦重度污染的雾霾天气。中国现在也是在社会极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同样严重的环境问题。”知名评论人五岳散人的话语一针见血:“这是城市发展不堪重负的结果。”

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认为:“北京这么严重的雾霾,世界媒体一片嘲笑声,我觉着嘲笑得对。这次给政府,也给所有北京市民一记警钟。我们得想想我们要什么样的现代化,以及如何驾驭它。”

中经网友“夏日之冰”表示:“雾霾天气里,我们需要认真反思,包括我们的社会和政府,还有我们的各个企业机关学校等。有时候我们在大街上就可以看见隆隆的推土机,还有咚咚作响的拆打机器,经常看到不掩盖的拉土车飞扬在马路上,看见有人在烧那些树叶和麦秸等,所有我们的不负责的行为对今日的雾霾天气都是有直接关系的。雾霾天气一次次敲响了我们环保的警钟,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自己的环境,给自己创造一片蓝天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建设美丽中国刻不容缓

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人民日报今日发表评论文章称,“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不是美丽中国,“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不是全面小康。延绵不散的雾霾让我们格外清晰地看到环境污染治理的紧迫感,格外真切地认识到十八大提出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经济发展再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城市管理再也不能以“空气不好是小事”心态来应对突发情况,居民生活再也不能只图自己方便、不管环境负担。美丽中国,从健康呼吸开始。

网友“腾格里佑我”的发言或许道出了众多网友的心声:“这一次全国各地频繁出现空气严重污染事件,再不真刀真枪的,别说出路,就连退路都没了。”“建设美丽中国真刻不容缓了。”对此,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余胜海表示赞同:“美丽中国不能只成为一句口号!”

从自我节能做起

国能中电公司董事长、节能环保专家白云峰作出分析:“抱怨空气污染同时,千万别忘了你自己每用一度电就消耗了350克煤,坐车每公里就消耗0.12升汽油,取暖最终也消耗大量的煤。而煤和油燃烧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微粒、重金属等污染物,这就是雾霾天气的元凶。今年太冷,耗煤更多,污染也更严重。”他为此发出倡议:“环保真的是要从自我节能做起。” 知名评论人老徐(徐绍林)也在微博上呼吁大家少开车绿色出行。

环保专家董良杰表示:“一出机场就感到焦糊的味道扑面而来。污染和气象条件终于叠加,进入危险状态。伦敦毒雾时二氧化硫极高,导致灾难。现在烧煤取暖城市开足脱硫、脱硝能力非常重要。”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提出建议:“值此中东部雾霾笼罩之际,再度提请国家认真考虑优化关税结构:大幅提高矿石进口关税,同时大幅降低金属制品关税,减少对国内的电力消耗;考虑到国内电力约七成是煤电,粉尘等污染严重,以此将能明显改变空气质量,打破GDP与PM2.5之间的紧密相关关系,降低医疗支出,增加人力资本存量。”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认为,近期的严重雾霾,可以提到空气污染危机的警示的高度。中国需要立法保护环境。而且严格执法,像醉驾和黄灯治理交通一样。要用可再生清洁能源替代高污染能源,这是战略新兴产业的意思。风能和太阳能上网的问题要加速解决,尽快部分改变能源使用的结构。电动汽车要加大研发解决电池的问题和充电站的建设。

来源:中国经济网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