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视角看“用工贵”


作者:周慧虹中    时间:2013-02-20





中国劳动力成本近年来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据统计,2001年至2010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从10834元提高到36539元,年均实际增速为12.4%。

  劳动力成本上升意味着“用工贵”。对于许多中小企业而言,当前面对融资难、税费负担较重等现实困境,“用工贵”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其经营困难之势。然而,“用工贵”是否真的就只是拖累企业发展的累赘,“高工资”有没有可能成为其“甜蜜的负担”?不久前,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的观点让人颇受启发。

  此次论坛上,不少专家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已成趋势,但劳动力涨价并非经营困境的绝对成因,企业主应该转变思维,向企业经营其他方面要效益,把人才作为企业发展驱动力,谋求发展新模式。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同样如此。它虽然直接导致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增加,但也应看到它积极的一面。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无疑会是劳动者可支配收入的提高,那么中国达到较高收入水平家庭的数量将愈益可观,我国居民家庭的整体消费能力也会更为强劲,这有利于中国实现经济再平衡,摆脱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度依赖。与此同时,不断加大的支付工资压力,也在客观上促使企业不得不“困”中求“变”,一方面向市场转型要效益,积极拓展新的行业领域;另一方面,向能力转型要成果,想方设法通过强化内部管理,不断提高自身劳动生产率,完成企业生产和经营转型升级。

  正如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创业指导专家邓宝山指出的,“劳动力价格上涨已经是趋势。但是人才是企业的核心,如果企业把人才成本增加看成发展瓶颈,这样的企业是没有志向的”。

  令人高兴的是,如今,一些有眼光的企业家正自觉摒弃对于“用工贵”的偏见,他们正视现实,努力顺应这种用工趋势的转变。例如,某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在面对媒体谈及自身企业发展时提到,他的公司每年人力成本上涨20%左右,但并没有给企业带来压力,公司非常注重将企业的想法贯彻到员工身上,借此凝聚力量。“我们去年花了一年时间制定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让每个员工每周给公司提一条建议,这样做的效果超出我的想象。”他介绍说。据不完全统计,去年该公司从员工建议中节省或新增的收益达到1800万元。再如,某食品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日前也公开表示,他的企业正在加大激励力度,对表现好的员工,公司将给予更多报酬,“今年打算再涨10%的工资,主要用于奖励表现突出的优秀员工”。

  当然依然有不少企业一再抱怨“用工贵”,有的甚至故意采取种种不当手段来拖延支付工资,随意克扣员工应得的劳动报酬,以致引起劳资纠纷。这既有损企业形象,影响企业长远发展,也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潜在风险。这样的企业,说到底还没有完全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其经营管理者只看到了用人上的成本,而没有真正意识到人也是一种资本,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根本。

来源:中国审计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