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要优先 措施须给力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7-22





  起势影响后势,开局关照全局。我国“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期中卷”成绩备受关注。


  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63.5%;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2%,比上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从中见动力。同时,6月份的16岁至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15.4%,比上个月上升1.6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月持平,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从中现压力。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就业稳,收入就稳,消费就稳,经济基本面才能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纳入要重点做好的工作范畴;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聚焦灵活就业群体的权益保障问题……全面辩证客观看待经济形势,就业始终被摆在突出位置。北京实施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深圳加强与劳务输出地的对接交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各地不断拿出实招新招。上下协同发力,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才有了上半年就业形势总体平稳的良好态势。下一阶段,仍要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延续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加强对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优化就业服务,扩大就业容量,从总量上控制好失业率。


  肯定成绩,需要保持良好的平稳态势;正视困难,需要为就业优先提供持续的动力保障。


  一要靠抓好职业技能培训,这是解决“有事没人干,有人没事干”的关键之举。在技能培训上加力度、提质量,拓宽职业技能培训资金使用范围,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和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提高就业供需匹配度。


  二要靠规范灵活就业市场,这是促进新就业形态有序发展的应对之策。坚持放开搞活和规范发展并重,兼顾企业、劳动者等各方利益和诉求,补齐法律短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激发企业和劳动者的创业活力和创新潜能。


  三要打开思路,着眼全局,确保减税降费政策不打折扣落地见效,着力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激活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拓展扩大最终需求,加快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项目建设;聚焦企业关切,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努力保持新注册市场主体增长态势,提高企业活跃度,也都是为就业做加法、为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复苏态势助力。


  关键之举、应对之策,对准的既是今年的预期目标,也应该成为我国为应对未来一段时间日益凸显的结构性就业矛盾所做的重要准备。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经济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上述一系列着眼于全局的举措,利在当下功在长远,需要坚持不懈。(作者:金观平)


  转自: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支持创新创业不只是为了就业

    支持创新创业不只是为了就业

    从整体的实际效果来看,“双创”蓬勃兴起,催生了众多市场新生力量,促进了观念更新、制度创新和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变革,成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2017-10-13
  • 给年轻人多元就业提供有力支撑

    给年轻人多元就业提供有力支撑

    最近,有媒体梳理双一流高校去年的就业成绩单,发现一流高校毕业生在北上广深等大型城市以外的就业率普遍超过50%,民企成为就业新高地。
    2019-02-14
  • 落实好就业优先让高质量发展更有底气

    落实好就业优先让高质量发展更有底气

    “稳就业”位居我国目前阶段做好经济工作的“六稳”之首,更好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对于应对国际贸易争端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化危为机,办好自己的事,将起到基础支撑作用,进而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9-08-23
  • “稳就业”提前达标彰显中国经济韧性

    “稳就业”提前达标彰显中国经济韧性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整体稳中向好,但仍有必要保持清醒,未来随着经济结构和就业形势的变化,稳就业也将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稳就业依旧是我们当前与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9-12-06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