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联动:理顺煤电关系的“中庸之道”


时间:2012-01-11





  从春末夏初此起彼伏的淡季“电荒”之声,到秋冬之交预计庞大的电力缺口,今年的电格外“紧”。


  12月16日,在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期间召开的经济运行调节工作会议指出,今冬明春煤电油气运供需可望保持总体平衡,但影响稳定供应的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保障安全稳定有序供应的任务依然艰巨。


  专家认为,在当前电力体制改革难以一步到位的情况下,建立煤电联动机制是短期内解决煤电矛盾的重要途径。


  限煤价、提电价、保供应


  当前,煤炭仍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占一次能源消费的70%左右。煤炭发电提供了80%的电量。工业企业用电需求旺盛,火电亏损。加之一季度旱季水电出力减少,浙江、江苏等工业用电大省甚至出现了拉闸限电的情况。


  表面看来,这是我国“市场煤、计划电”机制内在矛盾的阶段性爆发;同时我们也不可否认,这与我国电力行业突出的区域性、结构性问题密切相关。


  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6月1日起统一上调上网电价和终端电价,以期减轻火电企业亏损,缓和电力供需矛盾,同时抑制高耗能行业的不合理需求。


  然而这次调价仍难弥补电价缺口,效果并未持续太久。高企的电煤价格、不断扩大的用电缺口以及火电企业持续亏损,使得今冬明春的用电形势很不乐观。市场对上调电价、进而推进电价改革的呼声愈加强烈。


  在权衡通胀压力与电力供需形势之后,政府还是选择上调了电价。不只如此,这轮调控以“组合拳”的形式进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出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对发电用煤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同时适当调整电力价格,试行阶梯电价制度。调整后,全国销售电价每千瓦时平均提高约3分钱。


  对于此次调价方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部主任薛静认为,2.6分钱应可弥补发电企业亏损,提高其发电意愿,暂时可缓解煤电矛盾,保障全国电力供应。


  国泰君安证券电力行业分析师王威表示,煤炭限价令为明年市场煤价格设置了“天花板”,可以有效改善火电企业经营亏损的处境,企业可以宽心地过个“暖冬”。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