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国际标准转化率整体已达86%,完成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的2025年“达到85%以上”的工作目标。
“十四五”期间,市场监管总局强化贸易便利化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充分发挥标准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2024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国际标准总体转化率超过83%。
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正式施行,鼓励对标先进,突出“精准采标”和“高效转化”导向,进一步规范了采用国际标准工作,助力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据介绍,该管理办法施行以来,国际标准转化时间缩短了近6个月。尤其是在碳排放、碳核算、碳足迹、碳捕集等绿色发展领域,通过组织国际标准比对分析,我国已转化采用相关国际标准410项,有力支撑了我国绿色低碳发展。
今年是《巴黎协定》签署10周年,10年来,我国尽显大国担当,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注入“中国动力”。在绿色标准领域,一方面,加强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发布我国首个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为各领域推进绿色低碳标准制修订工作提供顶层指导。目前,碳排放管理方面,我国已发布49项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国家标准,全面覆盖钢铁、有色、电力等碳排放强度较大的行业,解决“怎么算、算得准”的问题。针对贸易量大、影响面广的塑料、电解铝、家具等产品,已发布13项产品碳足迹国家标准,为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加大国际标准化参与力度,充分利用中外多双边合作机制,促进碳信息披露和碳排放监测等标准互认合作。积极参与ISO气候变化协调委员会、环境社会治理协调委员会活动,推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新型电力系统标准路线图制定。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金砖国家交流合作,围绕新能源汽车、循环经济、绿色建筑等绿色低碳领域,共同推进相关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中外标准协调对接。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在绿色低碳领域我国专家累计承担了228个工作组召集人,牵头提出442项国际标准提案,制修订342项国际标准,为促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积极贡献。(记者 何可)
转自:中国质量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