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T带给通信运营商的变革


作者:吴河钦    时间:2013-04-10





OTT 是“Over The Top”的缩写,是目前通信行业非常流行的一个词汇。这个词汇是篮球“过顶传球”之意,指的是在运动员头上来回传送而达到目的地。OTT的行业表现即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强调服务与物理网络的无关性。比如说,腾讯的微信,以及微软的网络电话Skype,目前都被归类到OTT。


  从通信科技角度看,OTT是一种互联网技术进步的产物,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潮流,运营商应该遵从这股潮流,如何更好的定位OTT才是目前策略调整的关键。目前业界内对“工信部召集三大运营商及腾讯约谈”、“微信免费时代即将结束” 吵得沸沸扬扬,由此引发业内人士的对微信命运的讨论也是各持己见。


  HCR(慧聪研究)认为,运营商应该去做科技潮流浪潮儿的伙伴,而不应该运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优势去联合遏制,应该让OTT为运营商创造更多的利益。


  (一)开拓流量端口,助力流量经营


  运营商已经进入流量经营时代,流量收入已经成为新增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国内三大运营商也因此都推出了以流量为主的新型套餐,为流量爆发奠定套餐基础。以中国移动为例,2012年的数据流量增长了187%。如此高速增长的流量,逼迫运营商要考虑用什么样的网络和终端去应对流量增长,建立什么样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以尽快实现从语音经营向流量经营的转变。OTT在智能手机终端的出现,功能的发挥必然需要经过流量端口来实现,实质上是刺激了流量的增长。以腾讯微信目前的过3亿用户数量来计算,这种流量增长率较之前只靠数据增值业务来说是几何级的。


  (二)弱化运营商间语音及短彩竞争,激发运营商自身“造血”


  运营商之间的产品存在激烈的竞争,从最初的语音话务竞争,到短信、彩信竞争,再到现在的数据流量、增值业务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资费不断下调、套餐不断优化、产品趋于同质化。产品的同质化又导致了新一轮的模仿与竞争。随着OTT的出现,对语音话务、短信、彩信等相关业务产生替代性,至于分流的效果如何,目前没有统一的定论,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影响是一定有的,而且会日益凸显。


  OTT将在某种程度上改变运营商在语音与短彩基础业务上的竞争程度,从而导致运营商会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新的业务开发中。只有自身产品不断的创新,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传统通信领域竞争中生存下来,才能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中生存下来。以移动为例,互联网转型步伐要快,九大基地的互联网整合要快,譬如,互联网公司、移动电视、音乐基地业务精致化,这才有实力和OTT正面竞争。


  (三)推动运营商战略转型,积极融入移动互联网


  面对OTT不断紧逼跟语音、短彩领域的蚕食,传统运营商到了一定要转型的时刻。如果运营商居高自傲,不管OTT的冲击,仍然按照原来老的套路来打,在产品运营和营销策略上不做调整,等到发现市场份额不断下降时再做改变,可能已经措手不及了。此时,运营商要有未雨绸缪的胆识做出对应的调整战略。面对OTT挑战,中国移动制定了“智能管道+开放平台+特色业务+友好界面”的移动互联网策略,以期在4G牌照发放之后,能够改变3G牌照下中国移动转型的困局,更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占领更有利地位。


  HCR(慧聪研究)认为,面对OTT业务的不断壮大,运营商必须加快产品创新和自身转型。运营商要改变一直被业界认为“缺乏互联网基因”印象,在OTT浪潮中定位自身,为移动互联网美丽之花绽放,贡献应有的力量。(作者:吴河钦)

来源:HCR(慧聪研究)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