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一带一路”赴千年之约 中国茶业踏上复兴之路


来源:中国食品报   作者:江娜 李竞涵    时间:2017-05-27





  刚刚圆满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让千年丝路的辉煌穿越时空,在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上盛大重现。中国茶,曾经通过丝路传播到世界各地,如今再度成为中国人友善而独特的待客佳品,在“茶叙外交”中担当主角。中国茶产业寄托着城乡居民对健康生活的向往,更承载着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希望。我国茶业正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大步迈进。


  脱贫致富发展茶产业是有力抓手


  “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这样评价茶产业。


  4月的广西昭平,高高低低的小土丘上,一排排茶树沿山势整齐地梯级而上,茵绿油亮,清香暗浮。40多岁的马圣村农民黄金凤在当地的有机茶园打工,一年能挣到两万多元,“我家里一亩地也种上了茶。现在白天来茶园上班,下班后照看自家茶树,还能照顾老人孩子。”


  在昭平这个国家级贫困县,“九山半水半分田”却拥有着森林覆盖率超过85%所带来的纯净空气和清澈河流。近年来,很多像黄金凤一样的农民靠种茶,在家门口的青山绿水间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愿望。


  据统计,茶产业多分布在南方山区,是当地的特色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集中产区茶叶收入占农民收入50%以上。实现农村的小康和脱贫攻坚目标,特别是大别山、武陵山、乌蒙山、滇西边境山区等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大力发展茶产业是一个强有力的抓手。


  优势劣势茶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彰


  作为茶的原产地,我国在茶叶生产上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地位。


  不仅如此,与自然禀赋相生相伴、相得益彰,我国逐渐形成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东南沿海优质乌龙茶、长江上中游特色和出口绿茶、西南红茶和特种茶等四大优势区域。在茶圣陆羽《茶经》的诞生地浙江,气候温暖湿润,朝云暮雨,十分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去年浙江茶园总面积295.5万亩,形成了特色明显、种类齐全的名优茶产业。


  而在河南省的大别山区和桐柏山区,气温适宜,雨量充足,盛产信阳毛尖、桐柏玉叶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传统名茶,经过长期发展逐步扩大规模,在这片得天独厚的茶叶生产最宜区,茶叶面积和产量都占到河南省的98%以上。


  从品类上看,我国生产的茶叶种类也是世界上最齐全的。“绿茶、黄茶、红茶、乌龙茶、黑茶和白茶,世界六大茶类我国都有,而且,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这四大类茶是我国所独有的。”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告诉记者。同时,茶叶综合利用也取得进展,茶叶提取物、超微茶粉、茶饮料、茶食品、茶健康产品等衍生产品丰富,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安化黑茶、安吉白茶……一批特色鲜明的茶品牌名声鹊起,不仅在国内,在世界上也闯出了天地。据统计,2016年我国名优茶产量占45.8%,十年间提高15个百分点。茶叶企业呈现出集群发展态势,云南大益普洱茶集团、四川竹叶青茶业公司、福建八马茶业、浙江华发茶业等大型茶叶集团,规模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


  近年来“中国茶”成绩亮眼,然而困境也依然存在。据统计,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注册的茶叶类商标4万多个,在国际市场上,我们与国外知名品牌的差距还很大。


  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彰的瓶颈如何突破?


  转型升级以科技支撑借文化造势


  压力也是动力,挑战可以化为机遇,我国茶产业的复兴之路等不起,也慢不得。


  传统茶业的现代转型,离不开科技支撑。“现在我们这里的茶农几乎每家都有采茶机,如果不搞机械化,哪有那么多人来采?”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下堡坪乡蛟龙寺村村党支书张启权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据介绍,机采效率能达到人工采摘的10倍,还能多采夏秋茶,茶农的收益翻了一番,每亩收入四五千元不成问题。


  产茶大省浙江投入4000万元,对茶树新品种、名优茶机采技术、连续化生产线、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等关键技术进行集中攻关和成果推广,成果覆盖全省2/3以上茶园,名优茶机采机制技术日渐成熟,茶产业劳动力依赖问题有望突破。云南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省机械修剪、采摘面积达400多万亩次,机械割除杂草回田面积达100多万亩次,年节约人工劳力1000多万个。


  “当前茶叶生产为了追求产量,过度施肥的情况比较严重。据调查,我国茶园平均亩施氮量超过33公斤,其中化肥比例占90%左右,有机肥比例不足10%,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茶园土壤酸化,而且肥料的利用率较低,加重了环境负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杨亚军表示。


  针对这一问题,农业部先后开展了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和果菜茶病虫全程绿色防控试点。在茶叶生产优势区选择部分重点县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和绿色防控试点,在不同实施区域内通过对共性技术的组装、集成、优化,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并进行区域示范和推广应用。


  “你看,得到充分滋养的茶树十分茂盛,土壤也比以前透气松软。”四川省邛崃市临济镇黄庙社区村民孟宗财说,当地推广“猪—沼—茶”的生产模式,有了自动化的沼液灌溉,村民大量减少了茶树化肥的使用量。


  茶香也怕巷子深,加强品牌建设,更要会吆喝。今年3月,借助“一带一路”机遇,广西梧州六堡茶行销首站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启动,希望与世界各国“以茶会友”,开展茶文化交流、茶叶贸易等多领域合作。5月18日,农业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全国20个茶叶主产省全部参展,47个国家代表出席,对于做强茶产业、做大茶品牌、促进农民增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意义重大。


  与茶产业发展相伴相生的,是茶文化的兴起。近年来,茶文化组织、社团、展馆、茶艺馆、茶叶博物馆纷纷建立,茶文化历史文物古迹不断被发现并得到保护,斗茶会、品茗会、品茶诗会等多种形式的茶事活动精彩纷呈,正在形成浓厚的茶文化氛围,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而且,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茶消费也逐渐走进年轻一代的生活,据阿里巴巴、网易等电商平台统计,茶叶电商年交易量达上百亿元。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在中国这个茶的故乡,以茶待客不仅是日常礼仪,更是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历经千年,我们将再为世界奉上一杯氤氲清香的“中国好茶”。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我国茶业面临的三大问题及对策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茶产业是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我国茶园面积稳步扩大,产量和产值逐年增加,产业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一。然而,当前我国茶产业发展仍以规模扩张和数量增长为主要发展方式,面临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2017-04-19
  • 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国产奶可以放心喝

    3月25日,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中心国际论坛暨正大集团·安洁康·陶氏化学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
    2017-03-28
  • 2017年中国乳业将由规模增长向品质升级转变

    随着消费升级,行业已逐渐由规模增长向品质升级转变。常温酸奶、常温乳酸菌饮料、低温酸奶等产品更健康、附加价值更高,符合消费升级的方向,增速相对比较快。
    2017-03-29
  • 进口大米抢占中国高端宴会市场

    米饭像是食品界的“一股清流”,极少在大众的注意力中当主角,虽然它一直是我们的主食。而临近的日本总擅长在米饭上讲出一些匠人的故事,并与健康息息相关。所以,赴日游火了的同时,日本大米的出口也是水涨船高。
    2017-04-10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