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的玩具将再次遭遇美国高高筑起的贸易壁垒。笔者从日前召开的“玩具产口最新技术壁垒及应对措施研讨会”上了解到,近期,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CPSIA)违规处罚的最终规则并正式实施。违反美国《消费品安全法案》、《联邦危险物质法案》以及《易燃性织物法案》的单项违规最高罚款额从8000美元提高至10万美元,而严重违规最高罚款额更高达15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近一亿元,巨额罚款足以让一家中型玩具企业破产。
据了解,美国CPSIA新规中最突出的改变之一是对铅含量的要求:儿童产品中的总铅含量限值不能超过0.03%;而在玩具、家具等产品上使用的油漆油墨等涂层材料中的铅含量限值从0.06%降至0.009%。新规要求儿童产品更是需要由第三方认证机构进行测试之后,才能出口到美国。
另外,《欧盟玩具安全新指令2009/48/EC》也已经于去年7月20日正式生效,在化学要求方面将从2013年7月20日开始执行,新指令首次引入针对玩具中致癌、致基因突变或致生殖毒性物质的特别条款,增加55种禁止使用和11种需要标识的过敏性芳香剂,并对可迁移重元素的限制从8种增加到了19种。
生产成本大幅增加
一系列的新规,对深圳玩具出口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笔者通过对企业的采访了解到,除了面临巨额罚款的危险外,对企业最大的影响就是为了达到技术法规要求,玩具企业生产成本大大提高。
参加培训会的一玩具企业负责人表示,如果要完全适应美国的新标准,一间玩具厂因此增加的检测费用投入大概会占到总成本的1%左右,而一般深圳的玩具厂的利润率约为3%5%,也就是说,美国的新规开始实施,深圳玩具企业对美出口的利润额就可能会跌掉两三成。
深圳一家大型玩具加工企业宝德玩具厂介绍,该厂每年付给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费用就高达近2000万元,这还不包括部分产品要自行购置设备做检测的成本以及设备的维护成本。
企业应变被动为主动
笔者采访中,玩具厂家普遍反映,“玩具的壁垒越来越高,厂家也越来越疲于应付,利润越来越少。”什么才是破解贸易壁垒的根本之道?深圳市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所副所长李猛指出,短期在于加大检测力度,长期的出路则在于变“被动”为“主动”。
首先,企业必须及时跟踪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最新动态,提前做足准备。除依靠自身资源外,还应与行业协会、专业技术机构、政府部门等合作,如深圳市投资1000多万建立起的“深圳市场准入技术措施信息平台”就给企业提供目标市场的全套市场解决方案。
其次,企业应当加大技术投入和科技创新,尤其应当注重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快专利申请的步伐。这些专利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争取谈判中的话语权。
再次,企业应增强主动维权意识,积极参与TBT/SPS通报评议,及时了解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信息和应对的最佳途径,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最后,企业应当进一步实施标准化战略,从根本上提升竞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还应积极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争取标准的“话语权”。
李猛指出,技术性贸易措施愈演愈烈,影响领域也呈蔓延之势。出口企业不仅需要转变观念,从根本上采取应对的策略,更加有必要积极配合政府的部署,与中介、技术机构和行业内其他企业通力合作,抱团应对,化解风险。
相关新闻:深圳玩具碰“壁”年损失逾4亿美元
深圳特区报讯据深圳标准技术研究院的一份调查统计,去年,深圳市玩具行业出口总额为47.70亿美元,占深圳市总出口额的2.9%,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直接损失额达4.76亿美元,新增成本2.78亿美元。
调查显示,深圳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出口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70.8%,行业遭受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次数占深圳市遭受的全部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次数的7.3%。
玩具化学安全性及机械物理安全性要求是近期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重点。其中美国、韩国、日本、加拿大、埃及、秘鲁规定/修订了对铅含量或邻苯二甲酸盐酯的限量要求,禁止使用含重金属及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玩具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除玩具安全要求之外,玩具认证程序及第三方测试也是流行的技术性贸易措施。
来源:深圳特区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