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涨价“静悄悄”
编者按:
“豆你玩”、“蒜你狠”让大蒜、绿豆、玉米、蔬菜等农产品因短期内价格涨幅过高备受关注,其实不止这些农产品,近期也有不少日用消费品,包括生活用纸、奶粉、棉布、茶叶等都出现程度不一的涨幅,并对相关产业和公司带来了不同的影响。
与绿豆、大蒜等农产品涨价闹得沸沸扬扬不同,近期生活用品的涨价则显得有些“悄无声息”,为了找到其中的原因,本报记者特别选择几个产业进行了深入采访。
棉价疯狂 服装出口企业承压
李溯婉
棉价连连走高,受冲击最大的不是棉纺厂,反而是下游的服装企业,因海外采购商不能接受涨价,目前的成本压力均由国内服装企业承担。
“棉价疯掉了。”镇江维科棉纺有限公司负责人许艳军昨日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目前部分棉花价格已逼近1.8万元/吨,比起年初时涨了将近20%。
中国棉花价格指数显示,标准棉的价格已从今年2月的不到1.5万元/吨上涨至5月的17289元/吨,而去年年初标准棉的价格仅为10966元/吨,从去年年初至今,累计涨幅已经逼近60%。
当棉价涨到每吨1.4万多元时,已有不少棉纺企业声称难撑下去。“不过,情况没预期那么糟糕,这几个月来,我们根据棉花上涨的幅度不断提高棉纱的报价,今年来也上涨了将近20%。国内外的客户也基本能接受,加上我们有部分棉花是去年采购贮备的,目前还可以保持一定的利润。”许艳军说。
今年来,纱线、面料等都跟着棉花的价格一路上涨。华美线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晓南谈到,不仅是棉花价格往上涨,涤纶化纤等原材料的价格今年来也大约上涨了10%,该企业的纱线目前已按原材料上升幅度来涨价,除了对欧洲出口难以提价外,对其他市场情况基本还可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