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新疆火焰山,80℃高温炙烤,而这次灭掉火焰山威风的主角不是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却是美的空调舒适星系列精品。近日,美的研发团队赴新疆实地检测舒适星柜机挂机、制冷王挂机柜机运行情况,与《西游记》中铁扇公主的芭蕉扇一比高下。
在短短30秒内将室温从30℃降低至26℃以下,美的空调挑战极限高温的实测一幕不仅令第三方产品检测机构大吃一惊,还瞬间在整个家电业界和用户粉丝的朋友圈中掀起舆论漩涡,两大压轴明星“制冷王”和“舒适星”不仅调动了用户的购买欲,而且掀起了高科技、高品质的空调消费热潮。业内专家指出,美的空调“大闹”火焰山网络走红,是自主技术创新实力和中国版工业4.0智能制造体系两大核心竞争力交互碰撞后集中释放出的品牌爆发力,这标志着中国空调巨头已经占据了竞争链条的最高端,驱动全球空调消费重回巅峰时刻。
破纪录:单挑火焰山80℃超高温
进入7月,新疆吐鲁番火焰山的地表温度最高达88℃、气温最高达48℃,再创年度新纪录。
在这种极限环境下,由于室外机电控发热保护扛不住,我国现有的绝大多数空调产品几乎都会停机“罢工”,所以美的两大最新明星爆款系列能否冒险通过实测,赚足了大众和用户的眼球。
据独立第三方质量技术服务机构威凯认证,以及两大产品平台实测,在火焰山脚下的吐鲁番自然环境试验研究中心室外下午两点,地表温度超70℃、室内温度超30℃的环境下开启制冷,舒适星和制冷王均顺利完成30秒内送风口温度降低至26℃,30分钟内把室内温度降下来,为用户带来在最高室外气温下最快制冷效率的新体验。
而且,运行8小时以后,仅耗费了0.96kW·h,一晚上仅花费不足5角钱,将“一晚低至一度电”的口碑和市场定位再次坐实。另外,室外机“竖硬币”不会倒,可靠性、外机噪音达到业界领先水准。
业内专家指出,高温天气空调器因散热不良而导致无法正常制冷是空调损坏维修最常见的现象之一,一个原因是在将室内机中的高温气体排到室外时,空调外机一般处于高温状态,超过43℃极限温度值,内外机的温度差很小,外机风扇抽走的热风无法和环境温度进行交换;另外一个原因是超过55℃左右就无法启动,强制启动有可能造成室外机零部件的损坏。
《西游记》中“三借芭蕉扇”度过火焰山的情节家喻户晓,而美的空调闯关极限高温的关键则是其鲜为人知的三大自主创新的“黑科技”,也是全球空调业最前瞻的科研成果,分别为高频速冷热技术、“冷媒环”技术和“无风感”送风技术。其中最关键的则是“冷媒环”技术,将电控板传统的自然降温升级为冷媒降温,冷媒散热是自然散热效率的5倍,好比给空调室外机装了一台降温的“空调”。
新主流:重新定义下一代变频产品
除了“大闹”火焰山,美的空调最近还实施了上海外滩巨型广告、新形象征集、赞助马拉松、与《大闹西游》合作等等吸引年轻粉丝的新玩法。同时,在冷年收官之际,美的空调与大IP《西游记》深度捆绑,7月10日以“舒适不吹人,钜惠不吹牛”旺季大促引爆,深挖变频空调智能化升级的富矿,给酷夏空调市场再添一把火。
种种举措表明:美的空调的营销已经突破常规的终端促销、买赠等活动,而是采取与年轻人线上娱乐互动的方式影响消费者,推动品牌营销的年轻化和精准化,带动传统空调企业的营销模式变革。
自去年7月份以来,我国空调月销量同比以20%—70%速度增长,重回高峰时代,而这一轮高增长与往年不同的是,以高技术、高品质的中高端产品占据消费主流,智能化、定制化精品制造取代传统加工、标准化大规模生产,电商线上崛起、规模增速超过170%,一场产业结构性升级和运营革命式颠覆快速到来,以美的为龙头的中国变频空调产业冲破技术革新的天花板、引领全球产业升级,同时打开年轻消费者又一个新窗口。
近年来,美的快速布局智能制造,站到中国家电行业的最前沿,一方面,收购全球四大机器人公司之一的德国库卡集团,在工业领域的智能化生产以及未来家用机器人市场夺得更多话语权;另一方面,斥巨资打造空调全智能工厂,两条全智能生产线应用近200台工业机器人,细到可以拧紧螺丝钉,家用空调内机和外机生产自动化率分别达到64%和65%。未来五年内会投入40亿至50亿元,最终目标就是建成低成本、高效率、高品质的社会化新制造的互联网工厂。
业内人士指出,传统的变频空调已经落伍,美的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在智能、健康、变频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正在打破行业极限,甚至重新定义下一代空调,这进一步刺激行业产品迭代和结构升级提速。有关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5月,美的空调市场份额为24%,位居全球行业第二,线上增速为262%,遥遥领先行业水平,其中一二级高能效产品在销售结构中独占鳌头。
以美的为代表的中国空调巨头敢于挑战极限、全速推进技术迭代和产业结构转型可以看出,从产品智能、互联互通、制造智能、经营模式、服务体验、大数据营销、消费体验等几个维度,中国制造、中国品牌在工业4.0时代正在比肩美德智造水平,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消费升级的第一先锋。(本报记者 文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