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零通过全解析:博拉网络小股东疑似代持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12-01





  

 

  第十七届发审委2017年第56次会议对审核的3家拟IPO企业,均给出未通过的结果,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零通过”,这简直炸了锅。
 

  《号外财经》研究发现,发审委对3家企业均询问了4至5个问题,但致命硬伤似乎仅有一处:重庆广电不直接拥有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博拉网络因为小股东借款入股而受牵连,天地在线存在供应商和客户混同的业务合作模式。
 

  博拉网络小股东疑似代持受拖累
 

  发审委对博拉网络询问了5个人问题,逐个分析后发现,核心问题似乎是小股东入股的资金来源问题,疑似代持,但这个问题属于股东自身问题,该公司被否决显然是受到了拖累。历史上如果是非实际控制人的股份代持问题,也屡有过会的案例。但在当前审核从严的高压态势下,小股东存在代持嫌疑也会产生连坐结果,说明新一届发审委对股权规范问题是高度重视的。
 

  公开资料显示,博拉网络的小股东尤启明,直接和间接持有该公司股份,其出资1525万元资金来源为借款,而还款方式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还款期限均为2019年。这很容易猜想到是以借款形式的代持行为,因此发审委询问该股东“是否存在代持、对赌等其他利益安排”。
 

  如果作为小股东的尤启明代持行为做实,那么,这次遭殃的就是博拉网络以及博拉网络的其他股东了,该公司IPO被否决,客观上对公司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博拉网络是新三板转板创业板的企业,已经经历过一次资本的“洗礼”,公司治理上进行过规范化,而投资者买卖其股份、市场化交易,则是公司本身难以控制的。
 

  除此之外,净资产收益率下滑受到关注,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公司股份规模扩张速度较快。招股说明书显示,该公司2014至2016年度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40.51%、34.99%和19.49%。报告期内,该公司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758.42万元、3054.49万元和3847.57万元,净利润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不过公司股本规模同时也在更为迅速地扩张,2014年7月重庆西证价值股权投资基金等3名投资人增资4000万元,其中新增注册资本 341万元,余款进入资本公积;当年8月份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3658.975万元。2015年12月新三板融资8000万元,增发了800 万股股份。这样看来,由于股份快速扩张导致的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倒是似乎可以合理解释。对于发审委提到的其他问题,基本上都是例行问题,对应招股书披露的具体情况来看,总体应该也是问题不大。从公司整体经营情况来看,质地尚好,但无论什么原因,只要触及了发审委对股权规范的首要关注重点,就算是其他问题能够过关,也是无济于事了。
 

  因此,从目前情况看来,新一届发审委对公司规范的要求,提到了史无前例的要求高度。
 

  重庆广电无主业资格
 

  对重庆广电也是重点询问了5个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主业的行业许可问题。
 

  重庆广电不直接拥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该公司是经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独家授权,而拥有重庆IPTV分平台牌照和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牌照中有关经营性业务的运营权。该公司IPTV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基础业务,而基础业务主要由中央IPTV总平台提供的视听节目内容和该公司采购或合作的视听节目内容等资源组成,IPTV节目内容经重庆IPTV集成播控平台审查后传输给电信运营商。
 

  那么,问题来了,重庆广电的主营业务的行业许可资格理论上面临着巨大风险。还有两个问题与该公司的主营业务相关。另两个问题属于财务指标方面的,毛利率和资产折旧。
 

  其中,该公司综合毛利率波动较大,该公司2014年至2016年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2.02%、57.39%、61.97%。
 

  天地在线受困业务模式
 

  天地在线的核心问题似乎都与该公司的业务模式和合作方有关。
 

  根据披露,该公司由于合作模式调整,腾讯和上海微问自2016年既是供应商又是客户,腾讯成为第一大客户的实质是腾讯是对发行人采购业务的返点,这听起来有些不合规则,被要求说明其收入确认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要求。360也是该公司的重要合作方,在业务、技术、业绩等方面对360有重大依赖。主要供应商占比较高、合同一年一签、存在违反限制性条款行为等情形,持续经营能力方面存在一定风险。
 

  其他相关问题还有,该公司2017年上半年的渠道代理商销售收入2.15亿元,占比32.75%,涉及到收入确认的会计准则合规问题;部分客户尤其个人渠道客户报告期内销售收入变动较大,第三方回款比例较大等等。
 

  此外,毛利率持续大幅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客户集中在北京区域拓展其他区域业务资源的能力,以及经营方面的一些列合规问题,属于较为常规化的问题。

        转自:号外财经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