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油物探技术获行业性突破


来源:国资委网站   时间:2017-03-21





  近日,中国海油所属中海油服对渤海两区块的宽频地震采集资料的处理工作渐近尾声,这是中海油服物探事业部自主研发的水平缆宽频地震采集处理技术的首次应用。此项自主创新,不仅使中海油服打破了国外公司对变深缆宽频地震采集处理技术、设备的垄断,也使宽频地震采集从变深缆形式简化为水平缆形式,要求的缆深从50米减少到15米,大幅提升了宽频地震采集技术的适用范围,物探技术获得行业性突破。


  2010年,外方的变深缆宽频地震采集处理技术虽并不成熟,但已推向市场并引起市场普遍兴趣,由于没有可供参考的资料、经验,中海油服面临的形势异常紧迫——不具备宽频地震采集处理技术,公司将在物探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甚至最终出局。


  变深缆宽频技术自2010年首次应用后,其采集设备一直为外方垄断。中海油服虽先后掌握了抛物线变深缆宽频地震采集处理技术、直斜缆宽频地震采集处理技术,但采集设备依然受到外方制约,不仅要承担高额设备采购费用,还制约了国内海上先进地震勘探方法的研究、实施,以及我国石油工业向深水领域进军的步伐。


  如何才能打破外方对宽频地震设备的垄断?中海油服物探事业部通过在地震勘探领域多年的“摸爬滚打”发现: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技术相互依存,处理技术的提升可以改变地震资料采集模式,从而改变了大多数人印象中采集技术发展带动处理技术进步的思路,并迅速找准破局的关键点——通过本质上创新资料处理技术,改变地震采集方式,最终打破外方对采集方法和采集设备的垄断。


  宽频地震勘探技术是实现高精度地震勘探的重要方法之一,相较常规地震采集方式,其成像分辨率可提升1倍以上,能全面提高地震资料成像质量,较好解决复杂构造成像、精细储层预测等问题,该技术被誉为物探史上的第三次革命性事件。


  宽频地震采集处理技术必须迅速掌握。对此,中海油服展开自主攻关,在饱尝失败的艰辛后终于创新开发了变深缆宽频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并应用于生产实践。然而,处理技术的突破并未解决宽频野外采集装备的受限,通过1年多不断尝试适用该技术的物理、数学运算方法,并对已有物理公式进行相应修改,中海油服终于在2016年首次创新提出了水平缆宽频采集处理一体化技术。


  2016年底,中海油服自主创新的水平缆宽频地震采集处理一体化技术终结硕果,先后在渤海、加蓬等区块成功进行采集和处理应用。该技术彻底改变了全球范围内变深缆宽频地震采集的模式,适合的作业水深从60米降低到25米,宽频处理技术更是应用到了6米缆深的常规资料中,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为在浅水区应用宽频地震采集处理技术打下了基础。这也使中海油服成为全球第四家拥有自主宽频地震采集处理一体化技术的企业,提升了市场开拓能力。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中国海油破解米桑油田增产难题

    中国海油破解米桑油田增产难题

    截至7月12日,中国海洋石油伊拉克米桑油田BU-39井作业后日产量由1200桶上升至2400桶,而练成这一提产“魔术”的正是中国海油所属中海油服油田生产事业部(下称油生)新型有机解堵技术。
    2017-07-19
  • 鞍钢集团攀钢破解铁水预处理行业性难题

    近日,鞍钢集团攀钢成功开发出旋转喷吹脱硫成套工艺技术,破解了喷吹脱硫铁损大、脱硫剂利用率低这一国内外钢铁企业所共同面对的行业性难题。
    2017-07-01
  • 我国突破二氧化碳分离膜技术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邵路课题组在二氧化碳分离膜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有望实现二氧化碳高效分离,成果在线发表于《能源与环境科学》。
    2017-03-22
  • 青海油田连续油管作业4项关键技术获突破

    昆北油田切12-22-9井首创国内常规连续油管配合水射流径向钻孔工艺技术提高单井产量获成功。截至3月13日,这口井平均日产3吨已持续稳产7个月。这项技术成为青海油田实现效益增产增注的“激发器”。
    2017-03-23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