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一个景区,富裕一方百姓”已经成为推动旅游扶贫工作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河南三门峡市以创建核心景区为抓手,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景村相融促发展
卢氏县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平均海拔最高的山区县,作为国家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河南省“三山一滩”扶贫工作重点县,脱贫攻坚任务异常繁重。
新坪村位于豫西大峡谷所在的卢氏县官道口镇,第一书记周群朴说,这里曾是镇里最偏远、最贫穷的村子。2004年春天,郑州公交总公司投资开发了村里的大淙潭旅游项目,并立足良好的生态条件和优美的山水风光,利用天然河道开发漂流景点,发展观光休闲、度假旅游,逐渐形成了“天下漂流,爽在豫西”和“灵秀豫西,养生福地”两大特色品牌,2006年10月,这里更名为“豫西大峡谷”,同时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周群朴介绍,豫西大峡谷景区方圆18平方公里,与1100多人的新坪村完全融合在一起。景区建设发展从开始就把增加群众收入、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放在首位。他们帮助村里成立了农家乐协会,经过充分发动、示范引导、培训提升,帮助群众开办农家乐。多年来,景区内核心游览区汉东、汉西两个自然村几乎家家办起了农家乐。据了解,有些村民自办起农家乐后,年收入超过30万元,在村里盖起了3层楼房,买了轿车,还在城里置业安家,过上了小康生活。昔日找不到一家砖房的新坪村,如今纷纷盖起了楼房,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
另外,景区建设还改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提高了群众的生活水平,连道路交通、吃水用水、夜间照明、污水处理、垃圾清运等方面的问题都得以解决。村民有的开商店,有的开饭店,有的应聘到景区当员工,家庭收入大大增加。
更多村民享收益旅游扶贫、乡村振兴的共同
目的是让农民受益。新坪村虽然依靠豫西大峡谷景区带动有了变化,但该村至今仍是贫困村,主要原因是景区核心区外占半数以上的群众还是靠天吃饭、广种薄收。因此,离景区远一些的村镇该怎样通过旅游致富,成为豫西大峡谷景区董事长田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为此,田伟成立了以村民为主体的股份合作社,让农民成为旅游开发的参与者与受益者,让农民的土地、房屋变得值钱。2015年,豫西大峡谷景区成立了三门峡百草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计划用三四年投资1.5亿元,流转土地1万亩,发展观光花卉、水果、中药材种植。他们还以河沟、麻沟两个偏远自然村为基础,率先示范发展,并取了一个极富诗意的名字——豫西百草园。
新坪村的村民则通过豫西百草园获得土地流转租金、景区务工薪金和房子入股股金。2017年9月29日,豫西百草园召开了第一次股东分红大会。当天,景区向22户100名农民股东发放了10万元红利,每人领到1000元,每家还额外领到了粮油和月饼。分到钱的村民说:“第一次参加分红大会,没想到景区开业不到半年就分到这么多钱,以前从来不敢想。景区开发给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
除了豫西百草园,2016年年底新坪村还建起了百果园合作社,流转土地500多亩,栽种草莓、葡萄、大枣等特色水果,发展水果种植、采摘观光,与豫西大峡谷、豫西百草园形成优势互动,带动村里经济再上一级台阶。同时,合作社还与36户贫困户签订协议,通过分红、务工等形式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区域带动显成效
今年春节假期,央视新闻频道、中国国际电视台对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进行轮番报道,累计播出44次、时长达180分钟,让世界看到陕州地坑院风貌。在宣传的强势推动下,陕州地坑院累计接待游客31.55万人次,日均接待游客4.5万人次,最高峰值达5.76万人次。陕州地坑院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受地坑院景区带动,春节假日期间,陕州各类宾馆酒店客房平均入住率达到93%以上,城区星级宾馆、商务酒店在春节前就早已预订一空。浅水湾、金浪温泉、御海温泉、天鹅温泉等中小型温泉酒店以及温塘村家庭温泉旅馆也宾客爆满,累计接待游客超过4.6万人次,餐饮、住宿、娱乐等综合收入1000余万元。
陕州区旅游局局长王丽娟表示,早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作为传统的农业种植乡镇,隶属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的陕州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城镇化过程中,不少地坑院荒废,捶草印花、以黑色为主的剪纸、板腔音乐锣鼓书……传统民间技艺一度濒临失传。
为了打造龙头景区,发展乡村旅游,陕州区张汴乡曲村借助上级扶贫政策、危房改造和土地整理项目,整合资金300余万元,发动群众集资1100余万元,对全村103座地坑院进行了修复性建设。2016年5月,由22座地坑院相互打通的陕州地坑院景区开业。景区内,艺人们展演民间艺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也有效带动了周边群众致富,昔日耕田种地的“泥腿子”端起了“文化碗”。
据统计,截至目前,陕州区累计从事乡村旅游相关产业的有1200户5600余人,人均年增收8600余元。其中,陕州地坑院景区开业以来,有效带动周边的曲村等10余个村群众致富,累计有820户从事农家乐、手工剪纸、售卖土特产等,年人均实现增收1.8万元。
王丽娟表示,未来,陕州区将继续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民俗和优美的自然山水,全面整合、深度开发地坑院、矿温泉等旅游资源,精心打造“陕州灯会”“陕州十碗席”“陕州锣鼓书”等文化名片,持续提升陕州旅游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记者 王诗培)
转自:中国旅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