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新三驾马车抢占前沿科技创新制高点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1-08





  人工智能芯片、脑部手术机器人、量子点光谱仪、液态金属材料及应用……作为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中关村始终瞄准世界科技创新前沿趋势进行超前布局,目前已经在人工智能、原创新材料、生物科技等领域涌现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累计创制国际标准184项,在部分技术领域实现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变。新的前沿技术不断涌现,创造了新需求,增加了新价值,拉动了新就业,驱动经济不断向中高端迈进。
zhongguancun
(图片来源:互联网)
  谋创新  前沿技术创新亮点频现
 
  人工智能引领“中国速度”——
 
  2017年12月20日,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中关村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地平线成功发布中国首款全球领先的嵌入式人工智能“中国芯”,以“算法+芯片+云”的旗帜性成果,打造了创新性的中国方案。
 
  “开机!加热模式!”在中关村前沿技术成果展厅,由声音控制的空调反应很快。今后不需要遥控器,只需通过声音,在家你就可以“掌控”家里所有的电器。这是由北京云知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声控技术,该企业是国内惟一在白色家电市场实现大量应用的人工智能芯片供应商,搭建了国内最大的独立第三方语音公有云平台。
 
  由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两位研究员陈云霁、陈天石领衔创办的北京中科寒武纪科技公司,目前正在产业化的“寒武纪”芯片将在2018年正式进入市场后,开启人工智能的新纪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中关村,像地平线、云之声、寒武纪这样的人工智能公司还有很多。它们在计算机视觉、机器深度学习、自然语义分析、智能电动车、智能机器人等细分领域深耕,涌现了许多新技术和新成果。
 
  2017年11月,中关村发布了《人工智能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未来3年中关村在人工智能领域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对相关产业带动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初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技术主导权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目前,中关村在人工智能领域,还培育了深鉴科技、达闼科技、光年无限、中科创达、格灵深瞳、旷视科技、智齿博创、七鑫易维等一批创新型企业。
 
  原创新材料诠释“中国优势”——
 
  一种新材料的诞生,往往意味着一个时代。中关村以其强大的科技资源优势,在国内新材料科技与产业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比如,芯视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胶体量子点纳米材料研制光谱仪芯片,全球范围内第一次实现了将光谱仪专业分析仪器的体积和造价均缩小近千倍,并仍然保持专业仪器的高性能,实现了光谱分析仪器的传感器化。通过在手机、无人机等智能终端搭载量子点光谱仪,可实现在疾病健康检测、食品药品安全、环境质量监测、工农业产品质量分析、国防安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人类开启认识世界的“第三只眼”。
 
  再比如,中科院理化所刘静教授和产业化公司北京梦之墨科技有限公司,用液态金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首次——其全球首创的液态金属芯片冷却技术,在高热流密度及大功率电子芯片和高强度光电器件等的热管理上已展示出不可替代的价值;首创液态金属电子增材制造技术,实现了在任意表面柔性电路的电子打印模式,相当于打印界的“神笔马良”;构建了液态金属生物材料学全新领域,有关工作涉及神经连接、血管造影、肿瘤治疗、骨骼修复、注射电子、皮肤电子等核心医学瓶颈问题。此外,这个领域的代表性企业还有北京航材院、清华大学-富士康纳米研究中心、综艺超导等。
 
  生物科技突破“中国角色”——
 
  近日,位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百济神州在研产品PD-1单抗BGB-A317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用于治疗晚期实体肿瘤。
 
  BGB-A317是一种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属于一种被称为“免疫关卡”抑制剂的新型肿瘤免疫制剂。BGB-A317项目开始于2012年,2015年6月在澳大利亚启动临床试验,并在全球其他地区同步开展临床试验申请。2015年底通过了美国FDA的新药研究申请审评,成为中国自主研发和本土生产的大分子药物中第一个获得美国临床试验准入的项目。截至目前,BGB-A317已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中国台湾、中国大陆5个地区获得临床试验许可。
 
  2016年,百济神州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这是首个赴美上市的中国创业型生物制药企业,标志着中国创新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标准和水平已经逐步与国际接轨,正不断吸引着国际制药业巨头和投资者,也开启了国内专注创新药研发尚无产品上市的生物技术企业登陆国外资本市场的先例。
 
  中关村是我国生物和健康领域创新资源与医疗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在生物芯片、新型疫苗、分子育种等领域,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柏惠维康、科信美德、博奥生物、科兴生物、普罗吉、沙东生物、诺思兰德、品驰医疗等企业的强势崛起,产业集群发展已初见成效。
 
  聚人才  打造一支支世界级团队
 
  “一个工位上就有一位博士。”百济神州生物制药研究首席总监李康博士介绍说,百济神州之所以能快速脱颖而出,与拥有一支国际化高端团队密不可分。公司创始人、首席科学家王晓东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改革开放后留美学生进入美国最高科学殿堂第一人,2010年回中国全时工作;另一位创始人、首席执行官JohnOyler曾创办保诺科技(BioDuro),后以77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药物化学代理首席总监StevenYoung博士是前默克研究实验室副总裁及药物化学首席总监,拥有28年药物化学的研发经验,带领化学团队开发出目前广泛用于艾滋病患者的药物efavirenz和raltegravir。肿瘤免疫学首席医学官AmyPeterson曾是Medivation公司临床开发副总裁和美国基因泰克公司副医学总监。目前,百济神州拥有近140人的研发团队,且大部分人曾在辉瑞、拜耳、葛兰素史克、礼来、诺华等国际制药巨头从事药物研发。其中有10年以上制药工作经验的研发人员占比超过20%。有人评价,百济神州有“三高”——起点高、国际化水平高、研发策略高。
 
  翻开地平线机器人公司创始人和骨干的简历,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创始人余凯博士,在创业之前是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DL)的创立者和负责人,中央“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曾在百度领导了语音识别、图像搜索、百度大脑、百度无人驾驶等项目。联合创始人兼软件副总裁杨铭博士,是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院(FAIR)创始成员之一,曾在Facebook负责DeepFace项目。联合创始人兼算法副总裁黄畅博士,曾担任百度主任架构师,长期从事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和信息检索方面的核心算法研发。联合创始人兼硬件副总裁方懿,曾任诺基亚大中华区研发副总裁,并带领团队设计、研发和推出诺基亚历史上最成功的智能手机Lumia520。公司核心技术骨干和管理层大都来自Google、Facebook、微软、诺基亚等全球顶级科技企业。截至2017年4月底,地平线机器人员工总数76人中82%为研发人员,其中博士11人,硕士52人。
 
  究竟是哪些原因,让这些人才来到中关村?除了科技报国、产业报国的梦想,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在这里更容易成功。李康说:“之所以选择将公司落户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是因为中关村人才聚集,中关村有很多人才的引进和帮扶政策,而我们这种药物研发企业,正需要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
 
  促发展  体制机制创新营造环境
 
  为加快推进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积极抢占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制高点,中关村面向全球开展重大前沿技术企业挖掘和培育工作,构建全球领先的前沿技术培育生态。近两年,中关村通过全球征集、公开路演的创新方式开展前沿技术企业选拔,组织了数百家投资机构的积极参与,通过15场路演,目前已有51家前沿技术企业入选。这些前沿技术企业平均成立约3年,总估值超千亿元。
 
  据负责该中心运营的中关村前沿科技与产业服务联盟的联合秘书长窦彦莉介绍,中关村对前沿企业的选拔和服务进行了大胆创新,在工作方式上实现了“四个转变”:一是评审方式不再是传统的闭门专家评审,而是变为公开路演,每场由10名左右的专家和近百名专业观众、投资人共同参与;二是专家的选择上由单纯的技术专家,扩大到“技术+投资+产业领域”三类专家共同评选,项目遴选标准也从过去的“技术先进”,变成“技术+社会需求+市场前景”的多元标准,更加关注市场潜力、社会效益、核心团队、行业影响力和业务成长性等多个因素;三是项目来源由单一的公开征集转变为“公开征集+中关村双创体系推荐+主动挖掘”等多渠道并举,最大限度地扩大项目来源;四是支持方式方面重点对入选的前沿企业优先提供中关村双创体系的投融资、宣传、展示、落地、市场对接、知识产权等系统服务和政策支持。
 
  除了对前沿项目的扶持,中关村还在中央和北京市的支持下,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营造适合前沿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比如出入境20条改革政策、商事制度改革、食药十二条等……
 
  2016年3月1日,公安部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项出入境政策,其中“开通永久居留证直通车”“设立审批服务窗口”等10项政策在中关村先行先试,效果显著。政策实施一年多以来,中关村受理各类咨询几千次,为外籍人才出具各类推荐函400余份。其中,最受关注的“直通车”政策办理申请316人,已有258人拿到永久居留证,办证时间从过去的180天,缩短到50个工作日。2017年9月,中关村外籍人才窗口在中关村创业大街设立,窗口作为中关村政策的咨询服务平台,为外籍人才提供出入境咨询受理,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及雏鹰人才计划等政策咨询和服务;同时,服务窗口还将提供包括企业注册、财务服务、税务服务、人力资源、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投融资服务、孵化服务等保障创新创业的专业服务。窗口定位为打造快捷、高效、优质的一站式外籍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体验过咨询服务的德国人Jelte表示,这一窗口为外籍人员提供不少便利,“很多外国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咨询地点,都找代理办手续。其实,有创业大街的孵化部为我们翻译,很方便。”(记者 张伟)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总编辣报:贾跃亭真会回国还债吗? 总编辣报:贾跃亭真会回国还债吗?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