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1日(农历丁酉年十一月初四)凌晨1时36分,一诚长老于云居山安详示寂,享寿91岁,僧腊68载,戒龄61夏。
1940年的今天,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圆寂;2016年的今天,当代净土泰斗明学长老圆寂;2017年的今天,禅门泰斗一诚长老也舍报归西了。
一诚法师
一诚法师,俗姓周,名云生,1926年出生于湖南一户农家。自幼厌荤茹素,由于家贫,不到十岁就随父亲学习石工与建筑技术。十五六岁时,常随同亲友去附近乌山寺上香礼佛。不久,即拜师,皈依三宝。在皈依师的教诲下,习修念佛法门。
1948年的一天,在乌山寺大殿拜佛时,周云生看到殿内庄严无比的尊尊佛像,像前腊烛明燃,滴滴烛泪顺流而下,顿时心里充满欢喜,于是情不自禁地脱囗诵出:“今来无三字,皈依故佛前,……乌山寺姻渺,灯光用大千。”在场的人听到之后很是惊讶,认为他夙愿早具,善根具足。其中有位师伯说,这人有禅缘宿根,悟性高,参禅有望成大器。皈依师果然教云生改修参禅。
六月,周云生辞别双亲,投奔湖南长沙县(今望城县)黄金园乡洗心庵,礼明心为师,剃度出家,承临济宗派,法号一诚,字悟圆。此后,随明心学习佛法,习修仪规,尤其潜心于《金刚经》多有体验。
一诚法师书法《佛》
1956年夏,听到现代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卓锡于江西永修县云居山的消息,当即前往亲近。冬,由虚云老和尚亲任得戒和尚,一诚法师在广东南华寺受具足戒。此后返回云居山,自觉刻苦修持,认真实践百丈禅师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遗训,勤奋劳作,得到虚云老和尚的赞赏。从此,他精进猛作,真参实修。
一诚法师爱国爱教,以弘法利众为己任,实践着苦行头陀之志向,海内外声誉极高,深受教内外尊重。
一办心香冲天上,数声钟鼓落人间。
祈祷和平干戈息,祝愿中华国运坚。
振兴神州集众议,再展宏图靠群贤。
物质繁荣民安乐,人寿年丰动笑颜。
—— 一诚法师
一诚法师书法《开佛知见》
其实,在注重外在修行之外,一诚法师非常注重对书法的锤炼,而且他的书法一直以来是被大大轻视了的,他的作品纯洁透明,撤去了一切的躁动火气。
出家人写字,往往没有合理的方法练字,技术方面大多是不过关的,写的无非是清净和趣味。更高级点的,写出一定的境界。因为基本功的不可靠,所以要突破,会障碍重重。
一诚法师书法《一瓢饮》
一诚法师的字,线条温润中实,极近篆隶的线条,中锋用笔的妙用,撇捺功夫又特别好,法度森严却又一任自然。他的字,因为有非常好的唐楷功夫,绵里藏针,起收自如。线不粗,却起笔含藏。再细,也是藏锋直入,不会出现圭角和尖锐。
老一辈修道人的禅墨中,像一诚法师这样的技术纯度是罕见的。一诚法师长期写颜楷,锥画沙,屋漏痕,地地道道的颜楷,写的很温和,由温和而至柔软。字形散开了,神采便呼之而出。
一诚法师书法《一尘不染》
他的字,几乎把书法中的矛盾都集中在了一处,却又轻松避让和解决了字形的烂漫,结构的无住,又把这种技术的纯度高明地掩盖了起来,很不易觉察。于是觉得看一诚法师的字,要安静的,平等地去体会他的心。体会这颗柔软的心,才能体会这同样柔软的字。
“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一诚法师写字一直很朴实,暮年之前的字,都是规规矩矩的,几乎都是在写正体字,从来未见楷体之外的字体,却把楷书写的如此空灵、烂漫而轻松。本地风光,直来直去中没有一丝牵挂。楷书由此而脱胎换骨,写到了极致。
一诚法师书法《西来一枝》
单纯从书法的角度来衡量,一诚法师的字,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云居山山居时期
守一不移,以写字为写字。本分功夫,日久功深。代表作如《起七偈》。
二、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期间
那时的字,出现了领袖气概。守正不阿,凛然中守着中正和气。楷法分明,落笔舒展而内敛,有象王行处的威仪和庄严,代表作如《一苇学处》《本朴书院》。《心经》《吉祥经》也是这一时期的力作,满盘珠玉,晶莹剔透,全文这么多字,在一张纸上,如此和谐。
一诚法师书法《本樸禅院》
一诚法师书法《一苇学处》
三、初任名誉会长时期
这一时期的字,线的微颤起伏,如老蚕佗佗,朗朗乾坤,在笔端微微波动中堂堂直露。这个阶段的字,已经解脱了字型的束缚,姿态生动,线条的跨度非常大,也更加绵密含蓄。朴茂自然,得之天趣,如儿童字。从学术意义上,这个阶段的墨迹最为宝贵,创造了楷法新体。“定字动写”,创造了极高的审美境界。代表作如《云归处》《立禅院》《闲看秋水心无事坐对长松气自豪》对联等。《立禅院》的“院”字的右侧部分,如正在挣脱束缚的顽皮孩童,甚至,可以听见这孩童呼喊的声音。
一诚法师书法《云归处》
一诚法师书法《立禅院》
一诚法师的字,由于身体和精力的衰退,有过一个失控和可控之间的阶段,雄心散漫,异常的美丽。
历史上,艺术大家有大成就的,往往会在垂暮之年有“衰年变法”的现象,有了这个过程,艺术造诣往往由技术上升到境界。这是个呼之不来,求之难得的大化境界,而一诚法师的字,免却了一切的麻烦,直接是心和心的对应,直接的如期而至。
四、近年书迹
这个期间的字,更加含蓄,起收更不明显,往往纯用一根线。甚至无起无收,化作无骨,类似摩崖石刻。如《石门颂》般的不屈和倔强,生生不息中,充满了生命的张力。代表作《乘清长老法书》《楠溪书屋》题字等。最后的字体,化作了无形,那是松透了的老。貌似无骨的墨线,让人想起“磊磊松石心”的句子来。
这样的字,笔笔会拨动人的心弦。“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那么动人。
一诚法师书法《不到此山来》
一诚法师书法《法雨来青岳》
有时候,我们在读一诚法师游于诗联书法的超然之时,更感到的是他在习定布道。他的书以禅为灵魂,即兴而发,书中有禅,禅融于书,字里行间,体悟禅意,流露禅机,寓意深邃,洞明万象。
他的诗也是如此,如他的《答问禅者》:“贫僧不会禅,洗脚上床眠,卧食烟霞粕,心明月满天。”这首五言绝句写得空灵洒脱,落笔淡泊倜傥,以禅为体,以诗为用,即体即用,体用如如,明心见性,颇具工夫。
一诚法师
其诗风洒脱闲适,一尘不染,在《招待美国客人茶话会上口占》一诗堪称其代表作:“客人请饮赵州茶,清淡休嫌衲子家。一缕因缘通六合,杯中云雾佛光华。”寓佛法于诗中,诠禅机于言外。
诚然,在这诗的下面,真正蕴藏又很可能是一诚法师书法和人生中的自在优雅、朴素亲切;尤其到了晚年,又大显憨厚朴拙之风,深藏禅意,又直抒胸臆,常以此助道结缘,馈赠信众,利在广开方便法门也。
回望20世纪中叶以来,佛教界在新中国的大家庭里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一座座庄严的殿宇得以修复,一批批佛教人才得以茁壮成长。随着时光的推移,三大语系的高僧们在完成其历史使命之后,大多相继圆寂,既为新世纪的佛教事业留下了遗憾,同时,由于他们的不懈努力,也为今天佛教事业的展开积累了丰厚的资粮。
一诚法师
一诚法师书法《一一一切一》
然而,就在我们庆幸有这样一座丰厚的精神资粮之时,目前,硕果仅存、僧宝中余数不多的长老中,三大语系亿万佛子心中所认同的首推大德高僧一诚法师,不想今天也圆寂了。他以其人格、僧格为社会各界和教界普遍称道,堪称爱国爱教的典范。既为佛子,他在在处处行的是佛事,他用自己的言行写下了其平凡、真实、本份而超凡的一生。
从修复古刹到发扬百丈家风,从继往圣绝学,几十年坚持不懈以禅七方式钳锤学人,到方便弘法海内外,从平常待人接众到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路,从修复祖庭发扬佛教优良传统到兴办现代丛林佛学教育,从修身、摄众的内外因缘和合到人品戒品、国格僧格的提升,无一不透露着衲子既不增益又不损减、契合中道的慈悲与智慧合一的本怀,正所谓:佛陀境,菩萨行;老实人,本份事。一诚法师真正做到了“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文 | 寂一 本文摘自「走寻」)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