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天,上海安福路上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开启了怀旧模式。从2000年落成启用到今天,这座话剧大厦已经陪伴很多人走过了17个年头。而从明年开始,话剧大厦和其中的三个剧场将进行一次大规模整修,并预计在2019年春天再度和观众见面。
11月17日至19日,是上话大修前最后一个开放日活动,剧院安排了三天特殊的活动,让观众来这里免费参观和重温剧场记忆。
本文图片均为剧场开放日活动照片主办方提供
就在这三天,上海一夜入冬。虽然天色阴冷,落叶满地,但在这个满载着城市记忆的剧场里,却有着浓浓的暖意。
剧场门口早早地排起参观的队伍。爷叔阿姨都自带单反相机来拍照,年轻的情侣们则手挽手走进这个曾经有美好记忆的空间。大厅门口的巨幅背景板上,印着醒目的Showmustgoon(演出还将继续)。
一楼艺术剧院的舞台上,有一个照相定点,观众纷纷走上前,在这个平时从未踏足的地方留下一张珍贵的剧场合影。
三楼的戏剧沙龙,则有一个光影效果特别的摄影展,照片上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们幕后的模样。
而在六楼的D6空间,很多观众坐在观众席上留影。在表演区的地板上,特别用绿线辟出了四块区域。剧院的工作者们和部分观众在舞台的地板上写下了各自感言,而这四块地板,将被保留在大修后新剧场的设计元素中。
剧场大修,在这个剧场的角角落落留下过很多汗水,收获了很多鲜花和掌声的演员们很是留恋,不少演员特地赶回上海参加活动,并且在三楼和自己的影像合影。
周野芒就是其中之一,他回到一楼的舞台上,留下与大修前话剧大厦的最后一张合影。并且在六楼的地板上签名。他说自己内心很激动,虽然剧场要大修了,但是话剧梦想是一直会延续的。
青年演员郭晓东刚刚进入剧院不久,但他也对这个地方有了感情,他说,在上话就像家一样,能够感受到温暖。
老演员吕凉在地板上写道:1986年进入人民艺术剧院,2017年9月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退休。许承先则留下一句:舞台是我的生命。
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副总经理田水则一直在活动现场忙前忙后张罗,但她却笑着让大家不要感伤。她指着印有Showmustgo的活动T恤说:“安福路288号要大修了,但大家不要太担心,我们的演出还是在继续的。在上海市内多个专业剧场演出,观众还是可以看到我们的演出。我们的创作不断,演出也不断。”
对于观众来说,参加这个开放日活动,更多是一种记忆的重温。
不少年轻观众在这个剧场相识相恋,剧场更像是一个红娘。
有观众记得在这里的每一个日子:“和她的第一次见面是3月10日的危情十日。第100次见面又相约上话。”
还有一对观众是大学同学,因为在大学生话剧节的演出,毕业多年后在话剧中心重遇。之后,相恋、结婚、生子,他们把话剧中心和安福路永远装在了美好的记忆之中。
一位在话剧大厦看了十几年戏的观众特地盛装来开放日拍照留念,她对上话的每部戏都如数家珍。她在剧场里驻足流连,思绪万千:“这个剧场,见证了很多很多戏的诞生,见证了很多很多人的成长。在这个空间里,我们一起笑过哭过感慨过。”
在观众的各种留言里,“因为上话爱上话剧,因为上话爱上安福路”,“感谢遇见你,感谢遇见话剧”,是最普遍的“表白”。
现场还有不少从来没有进剧场看过演出的市民,不少人希望借这个机会走进剧场,台前幕后都能看一看。一位白发苍苍的阿姨,举着单反到处拍,她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就住在附近,老跑来看戏,后来搬远了就没再来,得知上话要装修,这才想来回忆一下青春。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成立22年,搬进话剧大厦17年,制作了近300台中外作品,吸引了超过700万观众走进上话剧场,日益成为上海的文艺地标。甚至于,十几年间,带动起安福路这条曾经无比幽静的马路,如今咖啡馆酒吧设计小店云集,成为了上海最文艺小资的马路。
据悉,大修后全新的话剧大厦,将采用新老剧场元素结合的设计方案,延续话剧大厦ArtDeco(艺术装饰)的建筑风格,同时增强剧场的开放性,提升包括舞台、观众席等剧场内部以及剧场外部公共空间的体验性,为艺术家提供更好的排练及表演空间,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剧体验。
而在大修的这一年多,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将“走出安福路”,原有的一系列演出品牌将在上海的其他剧场进行。而北京和全国其他地区也将有更多上海话剧的身影。
转自:澎湃新闻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