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申遗成功 知名学者呼吁设立“鼓浪屿学”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杨伏山    时间:2017-07-10





  历经9年冲刺,厦门鼓浪屿8日晚间成功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以“历史国际社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功申遗之后,曾深度参与鼓浪屿申遗工作的知名学者周旻,再次呼吁设立“鼓浪屿学”,继续深化鼓浪屿研究。


  “知名度很高的鼓浪屿,应思考如何更好地从历史、学术深度,挖掘其内涵和影响力。”厦门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文史学宣委副主任、知名学者周旻,9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如是表示。


  周旻告诉记者,鼓浪屿申遗成功消息传来之后,他作为参与这一工作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内心非常激动,夜不能寐”;厦门市文史界、社科界人士,也奔走相告,争分夺秒传递这一好消息。


  “鼓浪屿申遗成功,不仅是厦门市和福建省的荣誉,也是国家的荣誉。”他说。


  他认为,鼓浪屿申遗成功,大而观之,受益于鼓浪屿是世界国际文化全球化过程中,东西文化交流开始出现的一个具体落脚点,是西方文化进入中国的桥头堡与桥梁;从小处着眼,包括建筑、人才培养、管理模式、美术、音乐等艺术,鼓浪屿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包容和东西文化交融发展、和谐共生等特点,对当代中国如何融合不同文化,也有借鉴作用。


  周旻介绍说,伴随鼓浪屿申遗进程的推进,厦门市曾前瞻性展开鼓浪屿学术研究,并在申遗中被纳入考察议程之一,联合国考察组在考察后反馈意见中,对此给予好评,认为研究为申遗提供了重要学术支持,提升申遗质量;厦门申遗也因而被誉为在中国内地所有申遗项目中展现了“罕见的格局”。


  周旻称,“为有源头活水来”,申遗成功之后,“未来,应该进一步保护、挖掘、弘扬和活化鼓浪屿研究,使鼓浪屿内涵得到更好梳理与提升,从而更好地服务民众与国际文化交流的需求。”


  厦门鼓浪屿申遗于2008年开始启动,厦门市学界、社科界亦展开全方位准备,于2013、2014年开始比较系统研究鼓浪屿,先后策划、编辑、出版鼓浪屿系列历史文化丛书。


  2014年7月,厦门市探索体制创新模式,由市社科联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携手成立鼓浪屿国际研究中心,在申遗背景下,丰富、推动鼓浪屿文化建设,时任厦门社科联书记、常务副主席的周旻兼任该中心主任,并在成立之初首度提出构建鼓浪屿学的目标。


  利用这一平台,厦门市广泛吸纳包括英国、美国、日本、荷兰、波兰和福建本土著名文史专家在内的海内外学术人才,参与研究,呈现学术研究的多元化、国际化,出版多集学术期刊《鼓浪屿研究》,将鼓浪屿研究推向纵深,产生显著社会效应。


  周旻回忆说,去年10月中旬,联合国申遗专家前来鼓浪屿进行申遗考察。作为鼓浪屿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周旻和海内外一批鼓浪屿研究专家,与联合国考察组日本专家进行交流。该中心推出、出自周旻之手的《鼓浪屿历史名人画传》等研究成果,引起了日本专家的高度兴趣。


  由周旻绘著的《鼓浪屿历史名人画传》,选择鼓浪屿从古到今240多位历史人物,以学术研究和艺术方式兼容的创意,融合最新历史研究学术成果,在宽阔的人文历史视野中,展现240多位鼓浪屿历史名人的风貌与神韵。该书的出版,推动了人们对鼓浪屿历史人物发展规律的重新解读与思考,进而提升鼓浪屿名人文化在国史中的重要地位,既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也赢得联合国申遗考察组专家的好评。


  周旻告诉记者,中国内地50多个申遗成功的项目中,有个别因为过度商业开发、保护受到影响而引发“不同的声音”,对此厦门应特别警惕。


  他认为,申遗成功之后,厦门应树立依法保护的共识和规范,重视依法管理,重视可持续性运营和发展,要有“全岛博物馆”格局,精选适合展示的内容,防止过度商业行为。


  周旻称,特别重要的是,应继续深化鼓浪屿研究,力争形成鼓浪屿学,研究门类涵盖鼓浪屿历史、建筑、音乐、艺术、教育、宗教文化、管理模式、器物文化、名人别传等方方面面。


  他期待更多学者参与进来,更好地开展深入研究;同时期盼相关主管部门更加重视鼓浪屿学的研究工作,提供更好的机制,创造更多的成果。


  周旻向记者表示,未来,应更加重视全世界关注鼓浪屿的新媒体作用,凝聚全世界鼓浪屿人的乡愁、乡谊,推动鼓浪屿的保护与发展。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