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偶像”标签后的王力宏:潮流在变,我没有变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1-18





  “我相信音乐真的不分什么种族,我们的嘻哈拥有黄颜色的皮肤。”13年前,王力宏创作了《我就喜欢》的嘻哈版,13年后,嘻哈音乐席卷中国,大部分年轻人都为之着迷。尽管流行文化迅速更迭换代,但王力宏却认为,自己是不变的那一位。



王力宏在巡演发布会上。
  “优质偶像”标签淡化

  “潮流包装在变,我的本质没有变”

  从1995年发行个人首张专辑《情敌贝多芬》至今,王力宏已经出道23年了。他最近正忙着宣传新片《无问西东》和准备“龙的传人2060”巡回演唱会,近日他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独家专访,畅谈近年的心路历程。

  2060,是王力宏的一个音乐计划。2000年,他第一次改编《龙的传人》,加入了嘻哈及Rap等元素,2012年他在央视春晚舞台,又把这首歌曲改为EDM风格。王力宏计划,以12年为一轮回,要将《龙的传人》改编至2060年。

  为何执着于这首歌?王力宏坦言,希望通过这份做音乐的初心,表达从未停止过对最新音乐元素的尝试和创新。

  初心二字,对王力宏格外重要。他入行之初那几年恰逢港台乐坛的黄金时期,外形帅气、才华洋溢,家庭条件又十分优越,外界直接给他贴上“优质偶像”的标签。20多年过去,这个标签的印记慢慢淡了下去,王力宏并不介意,他认为所谓标签只是营销的一种方式,“现在各种潮流包装都在变,但我的本质没有变,我还是热爱音乐,热爱电影,热爱创作”。
资料图:王力宏中新社记者郑巧摄

  不担心能否跟上潮流

  “追求短暂的high,没有太大意义”

  在王力宏的新专辑里,他邀请当红组合TFboys,合作了一首电子嘻哈舞曲《TonightForever》。王力宏并不讳言是看中了TFboys的人气,“我做流行音乐,也活在流行文化的世界,所以我会特别留心有哪些新人或者新事物”。
 
  “和‘三小只’合作特别开心,他们很可爱,很认真,特别谦虚,这让我很感动。音乐是一辈子学不完的,只要虚心学习会越来越好,我很看好TFboys。”
 
 
  王力宏和TFboys图片来源:工作室供图

  对于当下大热的嘻哈元素,王力宏认为是潮流的更迭,“13年前,我做中国风嘻哈,现在又流行回来了,其实音乐本身是不变的,不管用什么方式去唱,只是潮流而已,核心还是故事和词曲”。

  他也不担心是否符合95后、00后的口味,“时代变化很快,音乐也变化很快,如果每五分钟去看网友评论,看有没有人点赞,有没有人黑我,这样我会疯掉!所以不要追求短暂的high,没有太大意义,要把视野放远”。

  王力宏把视野放得很远,他希望把华语音乐带到全世界的每个角落。“人生要有目标,不要轻易摆荡和放弃,就像GPS一样,要时刻看看自己人生的路有没有走歪。”
 王力宏在《无问西东》里剧照

  《无问西东》演技获赞

  “希望我也有沈光耀的勇气”

  最近,由王力宏主演的电影《无问西东》上映,影片中他饰演的沈光耀,家境殷实却弃笔投戎,可以说承包了影片里最多的泪点。

  “我看剧本时就爱上了沈光耀。”王力宏毫不讳言对角色的喜爱,“这种爱是欣赏、是崇拜,如果我生长在1938年,希望也有勇气去做他做的事情”。

  就读于清华,母亲多次劝说,都没有改变沈光耀从军抗日的决心,这是最打动王力宏的一点,“他是一个无所不有的青少年,所以非常感人”。他也透露,影片中训练平衡杆不停旋转的镜头都是亲自上阵,“我拍了很长时间,比你们在电影里看到的多很多”。
  资料图:王力宏与妻子李靓蕾(拼图)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希望女儿热爱音乐

  “AI再厉害,也无法取代音乐带给人类的开心”

  王力宏这次的巡演,依旧会全家总动员,妻子孩子全程陪同。年过不惑的他,开始认识到了“圆满”二字的意义。

  “生活不能一面而言,很多年轻人去拼事业,但忽略了家人、朋友、身体健康,我觉得这样是不对的。”

  现在的王力宏,每天都和好友——例如范玮琪夫妇、大小S等微信联系,“我们从十几岁就认识,是一辈子的朋友,以前都是去他们的节目上聚会,现在‘康熙’也停了,就在彼此家里聚会”。

  王力宏的另外一个思考,是人工智能对未来的影响,他甚至为此专门写了一首歌,还邀请李开复来拍摄MV,“我觉得AI很重要,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和音乐,但是用拼音来读又很有趣,爱毕竟是最原始的东西”。

  王力宏希望女儿未来也热爱音乐,并非为了子传父业,“因为未来科技再怎么先进,AI再如何厉害,也无法取代音乐带给人类的开心,以及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力量”。

  转自:人民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