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44米这部纪录片做到了“登峰造极”!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1-16





  为了真实再现人与自热的极限之美,2015年上映的电影《喜马拉雅天梯》的摄制团队完成了普通人无法想象的高海拔摄影,无论从技术还是画面上都达到了“登峰造极”。





高海拔摄影呈现的绝美风光

  如今,这部由萧寒、梁君健两位导演拍摄的纪录电影,推出5集同名纪录片,并将从1月13日起逢周六每晚9:10登陆广东卫视黄金时段。昨日,两位导演接受记者采访,为大家还原了主人公们在冰峰之上一步步凿冰而行的艰辛与快乐。

  从银幕到荧屏

  电影《喜马拉雅天梯》曾创下国内非商业纪录片电影的最高票房纪录,且屡获殊荣。影片采用纪实手法,对登山学校的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跟踪拍摄,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以冷静客观的影像真实呈现他们的内心世界。

  如今,这部电影被做成5集纪录片登陆广东卫视。“不仅是时长的问题,电视版整个叙事线索和叙事方式和电影版都会有很大的区别。90分钟的结构和250分钟的结构,在展开和着墨上一定是截然不同的。”萧寒表示。

  具体有哪些“展开和着墨”?梁君健透露:首先,电视版有画外音叙述,“电影版我们希望人们在影院独特的观影条件下自己体会,但电视版的定位不一样,我们会做出更多的叙述,也会介绍更多的人物,会有更多让大家记住的名字,也会有更多主人公的家庭成员出现。同时,电视版也能展现不同的人对待登山的不同的态度,我想电视版会更加精彩一些。”

  事实上,做电影版时,大刀阔斧的剪辑和压缩让主创团队格外痛苦。萧寒说:“电影版的素材取舍是真正虐心的一件事。我们有500小时的素材,要在90分钟里呈现,需要大量裁剪,特别纠结,我们觉得还有很多特别珍贵的东西没有呈现出来。”于是,主创团队咬咬牙,继续奋战了一年多,做出了五集电视版纪录片,“把没有在电影里呈现出来的、我们觉得特别有价值的素材以及人物的故事、细节呈现出来”。

  从5000米到8844米

  从5000米高处的大本营,到8844米峰顶,《喜马拉雅天梯》摄制团队实现了多个纪录片拍摄的第一次:第一次将摄影脚架带上珠峰峰顶;第一次在珠峰海拔7000米以上高度进行特殊摄影;第一次将飞行器带上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完成航拍摄影。为了完成普通人无法想象的高海拔摄影,团队还花了三个月时间把两名藏族向导培养成了摄影师。

  拍摄高山镜头的两个月时间里,工作人员平均减重15斤,其中,有人肺水肿,有人险些一睡不醒。设备的承受极限也让摄影团队忧心忡忡。梁君健回忆:“许多电子拍摄设备,包括电池、自动对焦的镜头等,都会受海拔影响。从7028米到顶峰,最后登顶的过程中,我们请高山摄影师拿了两台摄像机,两台都是小型机,我们期待这种机器受温度和海拔的影响小一点,但其中一台在冲顶路上就坏了,无法进行拍摄,另外一台冲顶刚刚拍完素材之后也坏了。在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我们用小型飞行器进行航拍。由于气压较低,它需要的升力得不到保障,电池也受影响,在平地上大概能飞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的电池在那儿只能飞10分钟。”

  就是在这种极端条件下,摄制组克服重重困难,以极高的技术难度和极强的毅力耐力,捕捉了大量极致环境中的自然和人文影像,让最终拍出来的画面极具震撼力。
 
  从小众到商业

  早在拍摄电影版时,该片的“性价比”就一度受到不少质疑。这部最初计划花300万元完成的电影,最终花了1300万元才拍完,对于纪录片拍摄而言堪称“天价”。在国内电影市场上,票房大片大多商业性、娱乐性极强,拼颜值,拼投资,文艺片在院线的排片量和票房都不尽如人意,纪录片上院线更是前景堪忧。在这种情况下,《喜马拉雅天梯》却做到了票房破千万,着实让不少业内人士惊讶。

  这个结果让萧寒感到欣慰:“我觉得现在真的到了纪录片创作和发展的好时期,我们所做的努力有了更多回报。纪录电影能有这样的票房,卫视能够拿出周末黄金时段来播纪录片,我觉得都是特别好的机缘。发展到今天,观看纪录片的人越来越多,观看群体还包括小学生、中学生,这都是特别棒的。”在他看来,纪录片的发展前景很大:“纪录片最强大的力量缘于它的真实性。这个世界上,某一刻,某个人做了某件事、说了某句话,这种对观众精神的冲击,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这就是‘真实电影’特别打动人的地方,这或许也是越来越多人看纪录片、喜欢纪录片的原因吧。”

  《喜马拉雅天梯》不仅获得了院线的成功,还得到了不少商家的赞助,在纪录片中植入广告,也一度让观众大开眼界。虽然对这种植入观众们褒贬不一,但萧寒表示“特别愿意就这个问题说一说”:“当纪录片还不受大众关注的时候,当纪录电影在院线艰难挣扎的时候,有一个品牌愿意赞助,我觉得这事儿太棒了。我要为这些品牌喝彩,我觉得它们是有品位的品牌。”同时,他觉得片中植入的广告,与情节并不违和:“它们就应该在这个环境当中产生。你们可以问问观众,会因为有品牌赞助而影响自己对一个片子的判断,或者影响对一个真实故事的思考吗?我觉得应该不会。在剧情片里都不会,在纪录片更不会。”他更呼吁更多的品牌商学会接纳纪录片,支持纪录片。(记者 章琰)

  转自:人民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汪峰纪录片曝光 一首歌成为与父子破冰关键点

    汪峰纪录片曝光 一首歌成为与父子破冰关键点

    8月13日,汪峰首部音乐电影《存在EXISTENCE 》首映礼在北京举行,这部音乐电影以纪录片拍摄的方式,从多个维度记录了音乐人汪峰的成长经历、音乐历程 据悉,该纪录片将于8月15日正式播出。
    2017-08-16
  • 关注普通劳动者、感受社会正能量 优酷《极限劳动者》纪录片获官媒点赞

    关注普通劳动者、感受社会正能量 优酷《极限劳动者》纪录片获官媒点赞

     近日,由优酷携手张艺兴发起的“发现极限劳动者”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同时优酷联合《了不起的匠人》原班制作团队知了青年拍摄了《极限劳动者》系列纪录片,引发了各界对普通劳动者的极大关注和深度思考。8月24日,《光明日...
    2017-08-25
  • 纪录片《我只认识你》:隐匿于日常的生死

    纪录片《我只认识你》:隐匿于日常的生死

    10月10日晚,获得国内外多项大奖的纪录片《我只认识你》,作为华东师范大学“天堂·纪录·2017”纪录片展映的开幕影片在天堂电影院放映。放映结束后,导演赵青,华东师范大学的老师吕新雨、毛尖、韩晓燕等从不同视角对影片进行...
    2017-10-14
  • 《了不起的匠人Ⅱ》等23部纪录片纳入“海外传播计划”

    《了不起的匠人Ⅱ》等23部纪录片纳入“海外传播计划”

    作为“真实、立体、全面展现中国”的传播载体,纪录片日益成为世界舆论观察中国的“新窗口”。2017年11月3日,在四川举行的“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节期间,五洲传播中心联合四川电视节办公室举行了“中国故事·国际传播”联合签...
    2017-11-06

热点视频

总编辣报:贾跃亭真会回国还债吗? 总编辣报:贾跃亭真会回国还债吗?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