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为“起跑线”焦灼的家庭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11-17





  近年来,欧美国家都注意到了亚洲地区的“虎妈”现象,而身处本地区的人们也都注意到自己可能中了“起跑线焦虑症”的毒。
 
  许多影视工作者也都关注了这一问题,创作了一系列影视剧探讨各自地区的教育问题,比如新加坡系列电影《小孩不笨》,中国香港TVB的电视剧《亲亲我好妈》,中国内地的热播电视剧《虎妈猫爸》等。它们都聚焦到了“择校热”“学区房”“教育公平”“应试教育”“课外辅导”等问题,但无一例外的,这些影视剧最终给出的解决方案都有种回归山林、“桃花源”式的理想主义色彩,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今年在印度上映的高口碑片《起跑线》(HindiMedium)。
  《起跑线》海报。
 
  《起跑线》中有一些只存在于印度的情节,比如“受教育权”(RightToEducation,简称RTE),即为了保护低种姓、贫困民众的受教育权,私立学校必须将每届招生名额的25%留给低收入阶层民众。这项出发点良好的条款,被许多人钻了空子,后文还有详述。
 
  《起跑线》中还有一些存在于亚洲各国及地区的共性问题,比如英语教育。在《小孩不笨》里,华人家长们坚持用新加坡式英语(Singlish)教育子女,原因无他,作为该国唯一的工作语言,只有熟练掌握英语才能找到工作。
xiaohaibuben
  《小孩不笨》分别在2002年和2006年上映了两部。是21世纪初新加坡最具国际知名度的电影。
 
  同样的,在《起跑线》中,母亲米塔直言不讳地道出“真相”:“在印度,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还是一种‘阶级’,我们不能让皮雅接受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也就是在公立学校里接受印地语为主的教育),拉吉和米塔根本都没法拼出英文“游泳池”(swimmingpool),只知道开头字母是“s”,所以下定决定要让女儿接受英语教育,因为非如此,他们的孩子便无法进行阶层提升。
  米塔用极其功利性的话,说明了英语在印度社会中的作用。
 
  《起跑线》里还有许多能让中国观众会心一笑,感受到世间同此冷暖的地方:
 
  1、学区房
 
  片中,皮雅父母削尖脑袋想要让她进入的名校“德里文法学院”并不存在,但瓦桑特豪尔(VasantVihar)地区却是真实存在的,它在德里西南部,临近使馆区,是印度有名的豪宅区域,根据《印度福布斯》杂志的报道,该区域一栋公寓楼的售价在5000万卢比至2亿卢比之间(相当于500万至2000万元人民币)。
 
  瓦桑特豪尔地区教育资源丰富,知名学校如谢里南学校(TheShriRamSchool)、哈克丽珊大师学校(GuruHarkrishanPublicSchool)等。这些真实存在的学校都有各自独特的入学标准,其中之一便是生源地范围。片中“德里文法学院”无疑是参考了各校典章,规定生源范围在学校3公里内的住户。因此米塔逼着丈夫拉吉必须把家从“月光市场”搬到所谓的高尚社区瓦桑特豪尔。
 
  2、补习班
 
  搬到了瓦桑特豪尔,米塔才发现,住在名校边上并不代表自己的女儿就铁定能入学。这些学校每年都有许多名额留给了各式各样的关系户。而她与丈夫虽然也属于富有的商人阶层,可他们显然无权无势。
 
  于是他们决定给女儿充电,类似于中国家长们热衷的各种考级。补习班老师给了他俩好几次当头棒喝,“你们现在才开始补习已经晚了(皮雅才5岁),应该从胎教就开始”“皮雅的问题不大,关键问题在你俩身上”。
 
  这样的台词像不像某地幼升小中的各种怪现象,比如要填写孩子的三代家长学历,再比如家长的身高体重等。
  影片中,RTE不仅推动了情节发展,也指代印度教育公平问题。
 
  回到前文提到的RTE,《起跑线》在后半段开始着力探讨印度国内的教育公平问题。为了应付学校家访,皮雅父母故意装穷,搬进了贫民窟。实际上,电影里的贫民窟显得太不贫民了,参考一下《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便可知道,《起跑线》某种程度上还美化了印度的贫民窟,虽然也象征性地拍了蚊子和老鼠,但只要在印度生活过的人,都会觉得不真实。
  为了应付家访,一家人装起了穷人。
 
  这种不真实也存在于电影后半段的处理上,就像是挥出了一把屠龙刀,却最后落在了杀鸡上。相比阿米尔·汗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地球上的星星》《我的个神啊》《摔跤吧!爸爸》等,直指印度社会中存在的弊端,伊凡尔·汗饰演的拉吉却无心也无力在电影中呐喊什么,呼吁什么,改变什么,他的落点不在于体制的弊端,而是轻飘飘地落在人性的弱点上。
 
  片中最大的反派无疑是德里文法学院的女校长,她在片中很长一段时间保持某种一本正经的样子,一副道貌岸然的表情,拒收贿赂,号称严查腐败和钻RTE空子的现象。结果片尾时才露出狐狸尾巴,原来,当年这个靠着RTE进入名校读书的穷人家的孩子,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她说当年在学校里饱尝冷眼,如今终于熬出头,以前欺负过她的同学们,为了能把自己的子女送进学校,都有求于她。而她也根本不害怕拉吉把真相抖出来,因为那些记者、官员也都要指望着靠她把各自的孩子们送进学校。
  影片结尾从教育问题的大口子收缩到了人性问题。
 
  所以电影一路开着“过山车”,从一开始探讨教育问题,最终集中到了“凤凰女”个案?片尾米塔决定让女儿去公立学校读书了,因为她认为孩子长大了会像爸爸一样“自信,公正,为别人的权利奋斗”。简言之,电影一开头抛出那么多印度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却在自我安慰地总结,孩子读什么样的学校都无所谓,家长的言传身教更重要。
 
  这显然不能让人解渴。亚洲各地出现的教育乱象,说到底是一种社会焦虑症,是普通民众对于阶层固化的焦虑,为此才会有择校热、学区房等情况的出现,这不单是涉及教育资源分配公平的问题,印度的RTE与美国为保障少数族裔推进的教育平权法案一样,都试图保障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以此构建所谓的起点公平,换言之是保留某种社会阶层上升通道。
 
  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制度,虽然残酷却相对公平,择校、学区房都是依附于上的问题,而如果打破了考试取才的方式,替代方案又能否做到全国统考那样的相对公平呢?这样的悖论不解决,那么家长们的起跑线焦虑症就没有痊愈之日。因此,只要孩子开心,到哪里读书都行,或许只存在于影视剧的结尾。(哈搭巴)
 
  转自:澎湃新闻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马伊琍:跟婚姻家庭比,尊严有时不值一提

    马伊琍:跟婚姻家庭比,尊严有时不值一提

    “郎才女貌那些东西是非常理想的,但你经历过生活就会知道,那只是爱情,婚姻不是这么回事儿。女人不能没有尊严,但跟婚姻、家庭比起来,尊严有时候却又是不值得一提的东西。”
    2017-07-26
  • 家庭主妇既视感!刘涛素颜和陈翔逛菜市场买菜

    家庭主妇既视感!刘涛素颜和陈翔逛菜市场买菜

    照片中的刘涛素颜出镜,打扮朴素,挑选蔬菜和水果的时候有模有样,俨然一位家庭主妇。网友们则纷纷围观评论:“哇,好接地气”、“刘涛素颜也好美啊,女神”、“陈翔好帅,这节目看起来不错”、“表白陈翔哈哈哈”。
    2017-09-12

热点视频

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表重要讲话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