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暴雪将至》获东京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上周五闭幕的第30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新锐导演董越执导,段奕宏、江一燕领衔主演的电影《暴雪将至》获得主竞赛单元“最佳艺术贡献奖”,男主角段奕宏凭该片拿下“最佳男主角奖”,成为该电影节上第六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男演员。此前,张艺谋、牛振华、朱旭、王千源、王景春曾拿下该奖项。颁奖典礼现场,段奕宏谦虚地表示:“直到今天我还认为我的表演仍然有着局限,但是我很开心,我开心的是我没有走到穷尽的那一步,我还可以再走下去。”领奖结束之后,段奕宏在微信上接受了北京晨报记者的采访。谈及与新导演董越的合作,段奕宏称挑选剧本的原则,他更看重角色的气质和电影整体的气质。
更看重电影的气质
《暴雪将至》讲述的是人称“余神探”的工厂保卫科工人余国伟(段奕宏饰),为了进入编制内成为真警察,而追查一起连环杀人案。电影呈现出上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的人情善恶,给观众带来真实而极致的犯罪题材片观影体验,兼具商业性与艺术感,可以说是一部“中国感”很浓的“犯罪题材文艺片”。电影在东京电影节首映之后,美国电影专业媒体《好莱坞报道者》赞誉道:“一部让人思考的电影,犯罪题材电影的外衣下饱含深意。”而英国《银幕》杂志更直接预言:“它十分有潜力获奖,阴冷的悬疑感和辛辣的故事主题被结合得如此顺畅。”
段奕宏挑选剧本的标准一向很苛刻。被问起《暴雪将至》为什么能吸引他接演,段奕宏认为首先是电影和角色的气质吸引了自己。“每一个我选择了的角色对我来说都是挑战,但我觉得这不是职业对我的挑战,更像是一部电影对我的挑战,因为我很在乎一部电影的气质。怎么去寻找到这种气质,并用表演传达出来,这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反而我倒不是很在乎具体的某一场戏应该如何去处理。”具体到余国伟这个角色的气质,段奕宏认为是“在绝境当中被抛弃之后的一种不知所以、不知道找谁去诉说的无奈的痛感”。这种气质,段奕宏觉得熟悉,也能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找到共鸣。“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这种无力感,不能把控自己的未来的震荡感,对我来说是熟悉的。我从新疆在北京闯荡,考了几年学,终于有了一张录取通知书,然后留在中戏求学,这期间其实有很多类似的心情——对未来的恐慌、忐忑。我比余国伟要幸运,老余同志是没踩到点。所以他的那种痛苦,自律和自我的控制,让我非常心疼,我要把这种东西表现出来。”
余国伟是一名生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大厂工人。为了寻找角色的感觉,段奕宏提前十天去到大厂体验生活,但他却说其实自己也不知道是要去体验什么。“这十天我也不知道具体要干什么,就是觉得应该得经历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吧,或多或少能收获一点信息。本身这个背景和这个工种对我来说非常遥远陌生。我去大厂接触了保卫科不同年龄层的人,了解大厂的工人共性,这种共性的气质我很看重。”
合作新导演收获多
《暴雪将至》是导演董越自编自导的处女作,在本届东京电影节上成为近十年来继《观音山》、《转山》、《不成问题的问题》之后又一次斩获“最佳艺术贡献奖”的华语片。董越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此前以摄影的身份,多次参与电影拍摄,但做电影导演他还是个绝对的新人。董越透露,《暴雪将至》并不是一个“大制作”,自己又是新人,创作剧本的时候想都没有想过要找段奕宏这样的明星演员来出演。后来制片人肖乾提到可以尝试段奕宏来演,董越还是觉得不可思议。“我觉得他不会来。因为在我看来段奕宏是一个非常非常的具有爆发力,对项目要求极高的一个人。我估计他对于新导演的项目应该是不会感兴趣的,而且他自己手里的项目太多了,选择性也特别多。但没想到他就同意我们见面了,当时给我们一个小时的时间,最后我们约到了一个喝茶的地方,聊了四个小时。”
但对段奕宏来说,他会对新人导演的项目有所犹豫,但导演的资历并不是他决定是否接演的关键因素。事实上,他去年一共合作了三位新人导演,也包括董越。在段奕宏看来,所谓导演的资历、导演的技术成熟度、审美度,这些是不可能达到十全十美。他更看重的,是作为创作者的导演,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那种不确定性,那种挣扎感。“你要问我选择剧本、角色的标准,坦白说我自己也不知道,拿不出个条条框框来。但有一点我很清楚,我最终的选择,一定不是因为这个导演的知名度有多高,这个导演有多成熟。我更看重的是他们身上都有对生活、工作、事业、未来的一种挣扎感,这种挣扎感,也一直存在于我的身上,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挣扎拧巴的人。”段奕宏认为,这种挣扎感和不安全感,正是一个创作者应该保持和保护的心态和状态。“有些时候,演员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是有限的,能跟这样的一些导演和创作者在一起共事,我相信,能打造出离理想作品很近的作品。所以,我就这样子选择了三位第一次导戏的导演。我们且不论这个获奖的结果,即便不获奖,我个人的收获,其实也已经是非常非常的丰厚了。”
段奕宏的眼中,导演是新人还是老人,并不成为他选择一部电影的标准。有时候,如果一个导演跟他过于熟悉,段奕宏有可能还不一定选择跟他合作。“因为当你太笃定自己想要什么之后,当一个创作团队一上来就非常笃定地决定一切之后,我感觉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
转自:北京晨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