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栋豪宅不如有一间好书房,知识才是人类最好的装潢,这一点是大多数人的共识。而作为储藏知识的书房,也需要装潢,一来有利于书本的保存;二来也有利于读书人的观感,营造一个好的读书环境。读书一世,既需要内容,也需要形式。
我们来看看清朝戏剧家李渔的《闲情偶寄》是怎样营造书房的,应该有所收益。
疏朗:
墙壁不宜贴挂
太多书画
书房毕竟是一个空间,必须讲究墙壁、柱子、门窗的装饰。李渔开头一句话就是“书房之壁,最宜潇洒”,要怎样才能潇洒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用油漆,“欲其潇洒,切忌油漆”。李渔认为油漆是俗物,房间里用它是不得已而为之。门窗用油漆,是为了遮蔽风雨,厅堂柱子用油漆,是为了防止涂污。而书房之地,外人很少进去,同时又是里间,风雨一般进不去,没有这些顾虑,就用不着油漆了。如果书房里涂了油漆,那么油漆的气味很容易影响读书人的体验。
如果不用油漆,改用什么呢?李渔认为,可以用石灰涂墙壁,好好打磨,让墙壁显得很光亮,光洁照人。如果不用石灰的话,就用纸糊,纸糊可以使房屋的柱子和窗户是同一个颜色。其实,从搭配的角度而言,墙壁上用石灰,窗户上用纸糊,颜色比较协调,不会突兀,“纸色与灰,相去不远耳”。
不过,李渔关于书房涂料的观点有其时代的技术局限性,因为在现代社会,无嗅油漆可以让房间没有异味,不刺激人的嗅觉。当然,书房必须没有异味的观点是值得借鉴的。
书房的墙壁上点缀书画,这是必需的,然而挂贴得太繁密,则显得俗气,“壁间书画自不可少,然粘贴太繁,不留余地,亦是文人俗态”。书画本来是个好东西,适当的点缀,可以提高品位,但是如果像菜市场卖菜一样,挂得密密麻麻,这就叫污损墙壁。
李渔还讲了一个这方面的故事。唐朝时候的僧人玄览住在荆州的陟岵寺。画家张璪在该寺的墙壁上画了一棵古松,符载为这幅画做赞,卫象为此画写诗,都是艺术精品,一时被称为“三绝”,没想到玄览一点情怀都没有,用石灰把这“三绝”全涂抹得干干净净,大家对他这种焚琴煮鹤的行为大为不解,玄览很淡定地回答说,这些画呀,诗呀,不过就在污染寺庙的墙壁而已,“无事疥吾壁也”,没事涂鸦我的墙壁干吗。这位僧人的行为不免过分了,因为毕竟画在墙壁上的都是真正的艺术品,然而这件事也说明,墙壁上是不能随便挂贴涂染的。
李渔说,近来一些寺庙的墙壁上,长幅断笺挂得满满的,简直像是交通要道上的旅店墙壁,被过往旅客涂满题字题诗,“若近时斋壁,长笺短幅尽贴无遗,似冲繁道上之旅肆,往来过客无不留题”,针对这种情况,真的像玄览一样,用石灰一抹了之。
总之,书房的墙壁上挂点书画丹青,适当的话就蓬荜生辉,不恰当的话,就是涂鸦了。两种效果的对比,简直有如泥云之远。书房墙壁的装饰风格,讲究清淡之美,不宜气味太浓;讲究疏朗之美,不宜太密。读书的空间,不应该口味太重。
变化:
贴纸要贴出哥窑的风格
书房里既要讲究颜色的协调,不要有突兀,同时也要有变化,才能统一而不板滞,协调而又灵活。李渔说,如果颜色搭配得好,人在书房,就如同在仙境,耳目一新,视听体验极其享受。“虽居室内,如在壶中,又一新人观听之事也”。所谓“壶中”,就是指仙境。
要怎样才能达到这个效果呢?首先要用酱色纸作底,然后把豆绿色的云母笺随手撕裂成零星小块,这些小块的形状“或方或扁,或短或长,或三角或四五角”,但是不能做成圆形随手就贴在墙壁上,有如满天星斗,而是要露出酱色的底部,这样有什么效果呢?站在墙壁前一看,整个墙壁就像是从哥窑出炉的一件精美瓷器,“有如哥窑美器”。为什么贴纸贴出瓷器的效果呢?因为那些零零碎碎的云母笺贴在酱色纸上,满墙壁都是“冰裂碎纹”,如同哥窑美瓷。而那些大块的绿色云母笺上,可以题诗作画,周边点缀以星空般的花纹。看上去,这些诗画就如同铭刻在瓷器钟鼎上的古体文字,颇有古朴之美。
这一节其实解决了前面所说“长笺短幅尽贴无遗,似冲繁道上之旅肆”的问题,既有点缀之美,又免去零碎之烦。
如果从现代装修来看,李渔这种装修模式其实比较符合“萌”的审美观点,既不杂乱,又不呆板,还能发挥人的艺术想象力。即使搁在现代社会也不会过时,同时也适用于儿童房间的装修。
这样做的成本并不高,“问予所费几何?不过寻常纸价之外,多一二剪合之工而已”。就是在普通的纸价之外,多一点剪贴的人工成本。花的本钱不同,多一点用心,就有了新奇和平庸的区别,“同一费钱,而有庸腐新奇之别,止在稍用心而已”。装修当然要用心,因为,“心之官则思”,心就是用来思考的。刘黎平
转自:光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