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笔开启心门──读散文集《纸琥珀》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12-12





  读过谢沁立的散文新著《纸琥珀》,已经有些日子了,迟迟未能动笔的原因,一是这是谢沁立的第一部作品集,收录了她近年来所刊发过的散文、随笔;二是谢沁立的写作年限起始较早,有一定的文学创作“资质”,只是行事低调,属于只想用作品说话的勤奋写作者。
 
  这样,我想为《纸琥珀》写点儿什么的想法,就一直在寻找角度,想把我所了解的谢沁立说得透彻一些,把她的作品读得深入一些,对她本人的创作评价得准确一些。所有这些,其实都是为了一种真诚的勉励,希望谢沁立在文学创作上,能够有自己的新突破、新高度。
 
  这种新突破、新高度,实际上已经在谢沁立的笔下尝试着了。读了她的《纸琥珀》就会发现,她的作品真的是在逐步提升,从题材的选取、文章的结构、情节的铺陈,都在不断地进步,给人的感觉是在一步一个台阶地攀升,这是极为可取和难得的。作为从年轻时步入文学之途的写作者,胸中的理想、大志,是要付诸自己作品中的,作品的优劣、高低,验证作者本人的思想、功力和灵气,来不得半点儿懈怠和取巧。
 
  我和谢沁立曾有过多次交流,每一次都有较深的感触,从她的话语里,总是能够感觉到一种缱绻之情、细腻之心。这可能也是因为女性作者的缘故,她在言谈中所表露出的情感,我在她的作品中,仿佛都能感受得到,印象最深的就是她格外倾情于所采访到、撰写过的那些普通人物和公安干警,特别是后者,那是她的战友和同事,是她以敬畏之心接触到的有关他们的模范事迹,一群优秀人物的代表。但其实这只是谢沁立在人生道路上,行进之时看到了过多情景、感受到了过多感慨,她的人生之旅才有了如此深层次的发现、顿悟和感动,就像我们身边司空见惯了的一些人和事,并未能触及或是影响到我们的心灵。而谢沁立恰恰感受到了,并发掘出人性的善良和美好,生发为一种极为痛彻的人生感怀。
 
  《纸琥珀》一篇,被作者用作书名,可见对这篇作品的看重。《纸琥珀》是用情讲述的一个故事,一个并不被外人所知的感人故事。为采写一件旧案,作者走进公安局档案室查阅资料,通过一个江洋大盗的作案经历,无意中发现了预审员工作的艰辛、细致和责任心。那些沉睡的卷宗,散发着岁月积尘的味道,每一页发黄的纸张上,都留有历史的笔痕,那是预审员们当年的书写,记录着爱憎,记录着敬畏。为了侦破一个案件,会累积多少卷宗?卷中的文字、函件、电报,甚至手绘地图,都是出自干警之手,不能潦草,没有涂改,这该是多么巨大的工作量!作者从60年前一起案件的查找中,意外发现了存档卷宗中闪光的东西:用文字凝结成的琥珀,它们是心血、使命和责任感的象征。
 
  作为一名文学创作者,对人和事物仅有感动是远远不够的,如若他能够将感情交付给笔端,缓缓流出激情的潮水,那才是一种无比的愉悦。谢沁立的发力是徐缓的、渐进的,她早早就在尝试着用笔去记录那些她认为感动了自己的事情。比如,她为幼时的女儿写下的文字,是最初的,也是最为纯净的,这最纯的文字里,倾注着一个母亲的挚爱情怀。母亲的伟大表现在许多方面,像谢沁立这样的母亲,她对自己女儿的爱,有细腻,也有宽容,有私语,也有期望,她是在为女儿记录了一部人生日志。在不同的年龄段,女儿的成长都有文字可寻,这样的写作,属于母女合作,真实感人而又特色独具。
 
  用这种富有感情色彩的笔墨,再去书写那些大写的人生,必定情感澎湃、精彩纷呈。在《七年四个月十二天》这篇散文中,作者叙述了一对老年夫妇生离死别的故事。已经93岁的老人,在经过多年的住院、出院、再住院,生命已到了最后的日子,他每天只能发出“哎、哎”的呼唤,老伴儿说,那是在叫她呢。年轻时,他们曾有过约定,等他们老了,不管谁先躺下,另一个都不能哭哭啼啼,要漂漂亮亮的。老人还说过,他先走的时候,如果什么都不记得,也一定会记得爱人的名字。这个“哎”字,就是老伴儿姓名中的一个字啊!
 
  老人走的那天,是个落雪的冬日。老人已经多日没有发出那个“哎”字了,就在那个冬日的下午,老人的喉咙里突然“哎”了一声,之后便安静地走了。老伴儿伏在他的耳边轻声应答着,而后笑了,流着泪。护士在为老人做最后的护理时,随口说道:也不知道老人在咱们医院住了多长时间?老伴儿在一旁应道:七年四个月十二天。
 
  这真是感情世界的绚丽篇章。作者细心地抓住了两位老人的情感细节,一步步铺陈下去,直到生死离别,那一句“七年四个月十二天”,成为人类真挚情感在那一瞬间的惊人迸发,令读者潸然泪下。这篇《七年四个月十二天》,可以说是谢沁立式的采写方式:以事写人、以人叙事、以情动人。我对这篇作品怀有敬意,是因为它原题为《约定》,几年前首发在《天津日报·文艺周刊》,而后被多家报刊转载,成为谢沁立散文作品的代表作。
 
  文学之路是一条长途,这路上不仅有鲜花和掌声,也会有坎坷和磨砺,坎坷在前,鲜花在后。但我们的写作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沟通心灵,写作在带给我们快乐和慰藉的同时,那些“字琥珀”也会感动他人,与善良的泪光一起闪耀。这时候,写作者一定是幸福的。(宋曙光)

      转自:天津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