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十讲》 蒋勋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7)
蒋勋经典代表作——《生活十讲》精装典藏版近日出版问世。本书源自蒋勋广播节目“文化广场”,谈一些与文化相关的现象。这个节目跨越十年,风靡台湾,曾抚慰了无数寂寞而困顿的心灵,并荣获金钟奖。书中所承载的,是广阔生活的十个侧面:新价值、新官学、新伦理、新信仰、谈物化、创造力、文学力、爱与情、情与欲、新食代。
蒋勋认为,文化往往不是呈现在上层的文化礼教中,却点点滴滴渗透在生活不知不觉的行为之中。全书内容悲悯却不忧伤,寥寥数语,掷地有声。蒋勋坦然温柔的文字,称出生活本来的重量,更引领我们看见自己。在百转千回的人生旅程中,寻得一片自心的清明。
美学大师蒋勋,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蒋勋先生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注两岸美学教育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这是一本关于生活的书
谈生活无疑是一个太宽泛的话题。我们只能从心出发,去探寻那种美好的可能性。蒋勋的这本《生活十讲》,在广阔的生活中选取了十个侧面,借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反映文化的本质。他似乎是在同阅读者聊天,讲一些故事,说一段自白,不知不觉间就让是非分明地道出来,而那又的的确确是经得起推敲的,因为那一路我们都是参与其间的,尤其那种对于生命的关怀,尤为动人。
旧有的社会转型、伦理道德重建,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物化、官学的限制、信仰的缺失和急功近利,似乎都不可避免,新的价值、官学、伦理和信仰亟待建立。在这个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文学刊物却日益萎靡,我们需要文学,去体味生命的过程。中国社会很早就进入了理性时代,而神话的缺失,却过早带走了我们的童年和想象力。爱是一生的功课,如果可以真正诚实地面对问题,就不会有那么多情与欲的挣扎。“忙”即是心的死亡。在越来越匆忙的生活中,要学会停下脚步,享受绿色和有机的生活。由此我们可以重拾生活的信仰。
“难”绝对是生命中幸福的开始,“容易”绝不是该庆幸的事。
一个唯利是图的社会,每个人都会在物化自己与他人的过程中成为受害者。蒋勋认为:当今是一个富裕的时代,商业的富裕提供了物质上的满足,我们很容易得到想要的东西,一双鞋子、一件衣服,甚至一个人,拿钱就可以买到了。可是中间有一个东西,在容易购买、容易贩卖的过程中,遗失掉了,这个遗失的部分恐怕就是目前最大的难题。
要让下一代有气节,也要有性情,要理性,也要有幻想,一个多元的人才是完满跟健全的。信仰里面最可贵的就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也就是认识自己有多贪心、有多赖皮、有多恐惧。你知道了以后,再回到现世里,在做人处事上都会有一些不同,平常的咄咄逼人可能会收敛一点点,平常的予取予求可能会稍微少一点点,其实只是平衡而已。
有自信的人,充满富足的感觉,总是很安分地——做自己。
真正的爱是智慧,是正确地对待爱与自己。我们常听到:“我在这个世界上只爱你一个人”,这是一句美丽的话,也是一句可怕的话。 这样的爱在年少时期,或许可以存在,因为那时候我们对爱情还有很多狂妄的想象,可是当你成熟了之后,就会知道这种爱是危险的,是会压碎一个人的,当三千宠爱只集于一身的时候,最后一定是一个巨大的悲剧。
婚姻可不可能继续保有爱的持续性?蒋勋认为,爱应该是可以延续的。相信自己可以跟一个人在一起二十年,他都是新鲜的、迷人的,而且我们也会自然而然的觉得,在他面前我不可以太差,我不会让自己发胖,让自己讲话言不及义。如果因为跟一个人结婚而变得庸俗,或是对方变得庸俗,真的会觉得厌烦。所有的“宝贝”你都只能暂时保管,用一种暂时保管的心情,去面对爱情,其实会好过一点、宽容一点。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