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官针”而走四方 论“立新七针”针灸疗法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11-30





  “盖医学通乎性命,知医则知立命。”
 
  中医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几千年的发展史,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中医在民间,民间才是中医的根,这是发展已久成就的文化脉象;“医在民间”,更是方便了普罗大众,造就了“中医”这个古老东方传说的发展与传承。
 
  上从针灸之祖——黄帝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脉象倡导者扁鹊、外科之祖华佗、医圣张仲景到药王孙思邈等古代医术先贤,无一不是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发大慈恻隐之心,普救众灵之苦的圣人。“德不孤必有邻”,当今世界又何尝没有这样情怀的人?
  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近百场的义诊救治活动中,立新先生与他的“立新七针”团队就这样慢慢的走进了我们的视野,走进了千万百姓的心里。与传统医院里的医术不同,立新七针多年来坚持不用中药不用灸法不按摩不埋线不电疗,只用内经针法治病,通过专一的纯粹,展现了中华民族医学文化的博大精深。立新七针团队深入民间,定期在寺庙和社区举办义诊活动,这些活动和某些假借义诊名义实则推销保健品的义诊截然不同,立新七针团队的义诊活动,每次有十余位医生参加,做到零宣传,零售卖,干干净净做义诊,真正为当地百姓带来福利。记得在甘肃平凉的一场义诊活动中,有一个老太太症状为脑膜瘤手术后遗症,走不了路。立新七针的医生为她施针,针一出,她就可以走动了,也不用拄拐,老太太非常激动,几乎哭了出来。“为了记住这一时刻我还特别录了一段视频留作纪念。”立新先生说。
  这不是炒作的噱头,也非空穴来风。“立新七针”针灸疗法源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实际上就是在讲空间、时间、物质、能量,思想涵盖了天地古今,文子曰:“上下四方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现代科学认为,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立新七针学术思想充分将自然界的上下游规律、大气斡旋规律、四时阴阳变化规律以及时空思维模式等理念融合到临床诊治中,真正做到天地人合一,是对内经医学思想的整合运用。立新七针系列针具也源自内经九针,九针又名“官针”,是上古时期官府认可的针法,由鑱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系列针具组成,各不同形,各有功用,各有所宜。七针,是相对九针而言,九针和七针,一为古,一为今;一为先,一为后;一为体,一为用。正所谓天垂象地成形,立新七针在秉承民族医学根源的同时,也做到了与时俱进,取九针中最能适应现代社会的为用,法于往古,验于来今,属于法古立新之作,故名“立新七针”。
 
  虽说“大隐隐于市”,但立新先生想通过对立新七针的发扬光大,把他在天地之间领悟到的大道至简之理,逐步的传播出去,以造福更多百姓。所以不仅广做义诊活动,还培训了来自全国各地六百多位个体医生和乡村医生,并在国内多个省市做了三十多场“立新七针学术”公益讲座,今年又建成“古针灸博物馆”,面向市民开放,免费参观,旨在弘扬内经医学,传播针灸知识,努力推动中医的回归与复兴。这一努力回归医学本源的针灸疗法,受到了广大医患群众的欢迎,正好响应了国家发扬传统文化的国家级战略规划,先后获得了政府的认可与支持。经过多年广泛的临床验证,“立新七针”已获得了一种鍉针、一种员针、一种员利针和灵枢大针等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在多年不懈奋斗下,创立了立新七针中医门诊部与重庆立新七针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并双双获得了政府颁发的营业执照和注册证及生产证;经重庆市巴南区民政局与科协批准,先后成立了立新七针针灸研究所与立新七针针灸协会;经重庆市巴南区精神文明办批准,成立了立新七针义诊服务中心。
  但成功不应止步于此,2016年末,立新先生研创的“立新七针针灸疗法”又获得了国家科技创新奖。这是继“立新七针”针具获得重庆市科学技术成果奖之后,获得的又一殊荣。有关专家认为,“立新七针”针具这项科学技术成果,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达到重庆市领先水平,“立新七针”针灸疗法和针具值得大力推广。”正如立新先生所说“不拘泥的坚持,终会被看见。”
  林清玄说:“柔软心是莲花,因慈悲为水,智慧做泥而开放。具有柔软心的人,即使面对的是草木,也能将心比心,也能与草木至诚相见。”医生的柔软心,究其根本,是一颗服务患者的心。立新先生的柔软心,体现在十数年来对于《黄帝内经》孜孜不倦的解读,体现在立新七针基地建设上的“一掷千金”,体现在一次次义诊活动中的“望闻问切”,这位“民间医”为我们翻山越岭,却无心看风景……
 
  如今,随着国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中医药文化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策略,轻舟已过万重山,“立新七针”迎来了发展传播的最佳节点,立新七针定能高度发挥其科学性与前瞻性,为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事业竭智尽力,用中华优秀中医文化造福全世界,谱写中医针灸文化新篇章。

  转自:半月谈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传统中医眼穴针灸的探索与应用

    传统中医眼穴针灸的探索与应用

    金秋九月,陇原大地硕果累累,又是一个丰收之年。8月28日上午,《中国经济周刊》从兰州出发,驱车三个多小时来到位于陇之西南的甘肃岷县——中国当归之乡,采访78岁高龄的传统老中医针灸大师后治忠。
    2017-11-20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