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参展CMEF体现了我们稳步推进中国战略。一方面,GE中国战略聚焦三个市场、四个支柱,在高端、非公立和基础医疗等多个市场共同布局。”日前,GE医疗大中华区首席市场营销官戴鹰在CMEF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另一方面,数字化也是重点内容,这次推出的基于云平台的资产云管家,是为中国医院资产管理量身打造的基于云技术的数字化产品。”
5月15日,第77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CMEF)在上海开幕,包括传统外资三巨头“GPS”(通用、飞利浦、西门子)和“国产三巨头”联影、迈瑞、鱼跃等厂商在内,各家医疗器械厂商除了展示更新迭代的产品以外,不断提及“数字化医疗”、“人工智能”、“智能解决方案”等关键词,隐隐成为各家争夺市场卡位的新领域。
从2012年医改以来,国家相关部门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医疗行业相关政策,直至今年被称为“医疗政策大年”,政策逐步成为推动医疗行业发展成长的主推手。人口老龄化、对于医疗服务更高质量的需求促使医学器械行业保持长期景气,并使其持续成为近年来的投资并购热点。
“大数据+人工智能”被业界称作未来医疗发展的方向,数字化医疗渗入到医疗行业的各个分支,各家器械厂商也赶着上这一波热点。
“医疗的AI会在两部分快速发展,一是第三方影像中心,二是设备厂商跟信息系统商结合再加上医生。”火石创造CEO杨红飞认为,“还要看为谁提供相应服务。从影像的智能分析来说,核心竞争力是影像的规模和影像数据的可解读性,数据质量决定AI的分析结果有没有价值。”
数字化战略
GE今年在CMEF上发布了17项产品和数字化解决方案,刷新历年发布新品数量。其此次力推基于“云”平台的医疗设备管理应用“资产云管家”,并在采访中不断提及人工智能辅助肺癌筛查以及数字化医疗的举措及发展方向。
“GE中国有三大战略:全面本土化、建立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和全面数字化。”戴鹰表示,数字化是GE全球一大战略,我们希望到2020年可以把GE打造成为全球知名十大软件公司之一,这是GE总裁设立的目标。
GE医疗此次发布的17款新品,涵盖影像诊断领域,包括介入手术、麻醉、监护领域的技术创新,同时在疾病临床解决方案方面,关注疾病的更早期发现和诊断。
在临床方案方面,GE方面表示正在通过数字化工具以及人工智能研究提升疾病诊断效能。2016年6月,GE与国家癌症中心启动“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全国行动”,推进低剂量CT肺癌筛查解决方案在全国实施。据称,此次CMEF上展示的低剂量CT肺癌筛查方案及其所包含的人工智能肺结节辅助诊断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理念,在影像诊断效率、肺结节自动识别敏感度以及检出率上均取得大幅提升。
其首次发布的应用“资产云管家”,“旨在以工业级设备管理云平台应用提供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智能服务,全面提升医院设备管理效率”。
据悉目前“资产云管家”已在国内10家医院展开试点。此外,据GE医疗大中华区医疗系统首席运营官郑萍介绍,GE在中国推动数字化的转型和落地,还包括2016年7月在上海建立的数字创新坊,总部投入1100万美元,占地4000平方米。
“以及靠远程医疗来服务基层医疗,这也是分级诊疗的关键。GE在全球投入了5亿美元进行数字化和软件开发。在医疗生态链加速医疗升级,是我们在中国一个很重要的策略。”郑萍补充道。
如何落地
“医疗数字转型对医疗设备来讲有三个步骤。”戴鹰认为,“首先是互联互通,这些设备变得更智能必须先有连接;然后改变过去的维修模式,使用远程、网上维修;最终实现服务模式的改变,从过去响应式维修变成预防式维修。资产云管家可以做到第三步预防维修。”
“目前数字化医疗器械领域主要有人工智能、移动及远程医疗、虚拟现实、大数据及物联网、家用医疗器械等应用领域,但目前大多数还处在应用的初级阶段。”CIC灼识咨询执行董事王文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数字化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也是外资巨头和国产厂商重点争夺的领域。
王文华认为,“医疗是一个拥有大量数据积累和沉淀的行业,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载体,对于医疗全过程的智能化有强烈需求,而医疗机构对大数据处理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患者就诊到治疗每一环节都会产生大量数据,如何进行数据的交换沟通分析处理和诊疗结果个性化等,是考验公司能否抓住这一轮数字医疗发展快车的机会。”
根据《质变的前夜——2017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白皮书》发布的数据,2011-2016年,我国医疗技术与医疗器械行业年平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0.7%,2016年我国医疗技术与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有3700亿元。其中影像设备、体外诊断和高值耗材占据医疗技术与医疗器械市场的前三大细分,分别占到总市场规模的19%、16%及13%。
“从目前医疗影像的市场规模来看,患者端高速增长,影像检查收入占医院总收入超过10%,排在药品收入占比之后。”火石创造CEO杨红飞此前在发布《医疗影像的市场图谱和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时指出,“如果按照我国过去5年的医疗整体支出,到2020年中国医学影像市场规模将达6000亿至8000亿左右。”
接下来医学影像将向三个方向发展,一是由单一形态学影像检查向“形态+功能”的融合型影像发展;二是由大型设备转向小型、简便的床边化仪器;三是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与放射治疗手段结合,使诊断与治疗一体化。
在临床诊疗和影像检查结合越来越紧密,影像信息化、数据共享程度低,支持远程会诊、转诊、影像数据开发弱以及影像医师从数量到质量都有很大缺口的情况下,未来医疗器械如何利用大数据、AI与机器人,被认为是落地数字化应用的关键。
数字化范畴中包含了医疗设备数字化,患者信息数据化,智能硬件以及医疗服务提供、交互过程中的数字化,也包括大数据的后台积累分析以及针对个性化诊疗提供支撑的实现基础。且除了医疗领域的公司在布局数字化医疗,一些传统IT企业如戴尔、阿里、平安等,也通过医疗云服务切入到医疗行业。
“人工智能可以在资产管理、临床方面发挥很大作用。”戴鹰表示,“从产出来说,我相信人工智能会在运营、临床和财务产出方面大有前景。”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