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提价零售药店得利 独家品种喊涨底气足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涂端玉    时间:2017-04-06





  龙头上市药企东阿阿胶、片仔癀、马应龙旗下部分“王牌”产品先后提价,有药企对此称涨价是“中药材资源价格及人工成本持续上涨等因素”造成,本报记者了解发现,今年中成药涨价预期较强烈,但敢涨的更多还是独家畅销品种,从中“渔翁得利”的还有零售药店。


  “爆款”中成药涨声一片?


  就在东阿阿胶、片仔癀涨价后不久,另一家知名上市药企马应龙旗下的独家畅销中成药麝香痔疮膏供货价上调18%,马应龙就此发布了公告。据了解,该产品为公司主导产品,且已进入基药和医保目录,其2015年在中国城市零售药店中成药痔疮用药中夺冠,销售额近2.5亿元;而在医院渠道该用药领域,其销售名次也挤入了前三,销售额接近1.4亿元。


  无独有偶,东阿阿胶此前提价的复方阿胶浆也是其旗下“摇钱树”——一款已进入医保目录的独家中成药。


  片仔癀旗下明星产品如复方片仔癀含片、复方片仔癀软膏等,都是其独家中成药,均属于“爆款”产品。


  中成药提价,笑开花的包括零售药店。“复方阿胶浆等产品涨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药店医疗器械、计生用品销售额流失到网络的缺口,可见它们有多受欢迎。”广州一位连锁药房的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作为市场“爆款”,这些产品的品牌营销、渠道拓展、消费者培育等都相当成熟到位,众多“铁粉”似乎对价格调整并不太敏感。“而且调价的同时,厂家往往也会加大买赠等优惠力度,所以市场接受度尚可。”该人士表示。


  独家畅销品种屡屡提价背后是其充足的“底气”。“不少上市药企通过每隔一段时间,适度提高主导产品的市场价来确保业绩和利润。”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敢涨价的产品基本都具有以下共同点:零售市场口碑良好地位牢固、不惧或鲜有同类产品竞争、每次提价都带动了收益上涨且没有流失太多消费者。


  “产品走医院渠道会遭遇招标时候的大幅‘杀价’,所以如果不愁卖,主攻零售市场将更能确保利润。”该观察人士分析认为,虽然原材料涨价、人工成本涨价都是事实,但中成药借此提价的背后,也有自身定价策略的考虑。


  药品总体价格较平稳


  据了解,在经历三年“低位徘徊”之后,大宗中药材价格去年开始回暖。数据显示,去年国内药市行情先后经历了领涨、普涨和补涨三个阶段。以三七、吴茱萸、白术等为例,年涨幅均已翻倍甚至超过三倍。对此,有市场人士表示:部分中药材今年或延续上涨态势,甚至可能延续到明年。


  也有药店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目前看,药品总体价格依然较为平稳,波动不大,所以消费者感受不明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食药监总局:规范中成药命名与保护老品牌不矛盾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有关负责人9日在回应中成药改名的问题时表示,规范中成药命名与保护老品牌不矛盾。 2017年1月,食药监总局发布《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提出命名时要坚持“避免暗示、夸大疗...
    2017-05-09
  • 业内建言中药“走出去”: 中成药更易被接受

    国际化,一直是我国中医药的老大难问题。据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首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介绍,中医药传播目前已遍及183个国家和地区。
    2017-07-28
  • 报告显示大型中成药企业研发投入大幅增长

    《中国中医药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17版)》近日发布。该《报告》研究范围覆盖了在境内外上市的150余家中医药上市公司。《报告》显示,2016年大型中成药企业研发投入大幅增长,质量标准不断提升,中小型企业利润增长较快。
    2017-07-30
  • 药品终端销售“二八”格局转换 药企争相布局连锁药店

    时至今日,全国各等级的公立医院依旧占据了中国药品终端销售市场80%以上的份额,但随着新医改政策下医药分家的全面推行,这一格局有望迎来转变,而从最新的统计数据看,零售连锁药店成为了最有可能“接棒”的下一位赢家。
    2017-08-23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