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打好文化产业牌,文创一年销售额超十亿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3-27





  从前几年高高在上的故宫博物院到前几天引起广泛关注的“俏格格娃娃”,故宫近年来的改变一直备受关注。不过,故宫是如何一步步走进人们生活?网上那些“爆款”文创产品如何产生?营销收入又去向何处?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日前做客某档互联网视听节目时给出了答案。
 故宫文创
图片来自网络
  不能沉睡在“世界之最”里
 
  单霁翔刚到故宫当院长的时候,办公室给了他一份故宫博物院的介绍,其中写了故宫诸多的“世界之最”。但单霁翔觉得,当自己真正走到观众中间,这些“世界之最”都没有了。换句话说,这些“世界之最”当时和游人存在着不小的距离。
 
  “你说馆舍宏大,但70%的区域都立一个牌子——非开放区域,观众止步;你说藏品多,但99%的藏品沉睡在库房里;你说你的观众多,但80%的观众进故宫后目不斜视地往前走,先去看皇帝坐在哪,再去看皇帝躺在哪,看皇帝在哪结婚,最后穿过御花园走出去了,根本没把你当成博物馆,只是到此一游。”他说。
 
  这些“世界之最”有意义吗?“我认为没有意义。”在单霁翔看来,故宫不能沉睡在这些“世界之最”里,人们能从游览故宫过程中获得什么,才是有意义的。“反过来说,就是文化机构能给人们奉献什么。”
 
  为此,故宫花了3年时间对10项室内环境、12项室外环境进行大整治——拆除总面积约14800平方米的135栋临时建筑、新增1400把椅子、全面采用电子购票、不断修缮古建并扩展开放面积……
 
  文化遗产如何“活起来”?
 
  不过,在文化遗产“既保护好,又活起来”的新共识下,故宫并未止步于此。
 
  “古建、文物有灿烂的过去,也应该有尊严的现在,还应该健康地走向未来。过去我们从事文物工作,经常把它们视为被欣赏、被研究的对象。但现在看,它们是有生命历程的、可以活起来的。”单霁翔说。
 
  要改变,就要让这些古建、文物接触更多的人。但观众来得再多,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故宫的网站经过三次提升,现在每天至少有一百万人次的访问量。
 
  “我们在网上公布了全部藏品。现在又搭建了三个摄像室,每天紧张地工作,源源不断地用高清晰的摄像手段,把藏品照片补上去。除了藏品还有紫禁城的古建筑,也要把这些照片在网上进行展示。”
故宫文化产业
图片来自网络
  用文创产品拉近故宫和普通民众距离
 
  同时,为了拉近和普通民众距离,故宫近年推出了众多文化创意产品。
 
  在单霁翔的记忆中,过去的文创产品基本都是复制,“一厢情愿地把我们认为很好的东西复制以后摆在那,也没什么人买”。“现在我们懂得了要研究人们生活需要什么,大家的碎片化时间怎么利用;还要挖掘自己藏品的信息,把藏品信息和人们的生活需求联系起来,才能出文创产品。”
 
  故宫文创有不同专类的团队,故宫也鼓励这些团队多做没尝试过的东西。“我们研发故宫文创小商品的团队,每个月都会有几十、上百种文创产品,经过市场检验,然后淘汰。我们也会与知名设计师合作,出成品以后我们可以和设计师签约。”单霁翔说。
 
  故宫每次展览也都会配套一批文创产品。“比如《千里江山图》展出的时候,我们就研发了一批跟‘千里江山’书画有关的文创产品。”
 
  现在,故宫有480种手机壳,有“正大光明”的充电器,还有为儿童研发的拼装玩具、故宫箱包、朝珠耳机……
 
  此外,故宫的商店也做出改变。“博物馆的商店应该是人们参观博物馆情绪的延伸,充满文化气息。所以我们现在干脆不叫商店,叫文化创意馆。我们的服装店不叫服装店,叫服饰馆,展示故宫特有的服装,喜欢的话可以把它穿回家。但可能要留你点钱。”单霁翔说。
 
  经过五年的研发,到去年年底,故宫文创产品突破了一万种,而大前年的销售额就已超过十亿元。“我们现在完全能说,故宫商店里卖的每一件东西都是自己研发的。”
 
  营销收入去向何处?
 
  每年巨额的营销收入用在何处?单霁翔给出的答案是——孩子。
 
  商品只是文化传播载体,故宫更关注的是教育。而在学术研究之外,面对学校、社区的教育成了这些营销收入的“用武之地”。
 
  单霁翔说,故宫在和不少学校研究综合实践课程。“今天已经有四十多个这样的课程应用到各学校不同年级的孩子中间。每个这样的课程都会有一个学习卡、一个材料包,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拼拼贴贴、剪剪画画,把自己做的成品带到学习生活中去。”
 
  他直言,前年、去年,故宫的教育活动都是2.5万场。每次都爆满,孩子们串朝珠、画龙袍、做拓片……“所有这些全是免费的。我们把大量的营销收入投入到孩子们身上。因为我们坚信,这些活动让他们长大后一定会成为对中华文化热爱的一代人。”(宋宇晟)
 
  转自:中国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文化产业上半年迎多重政策利好

    今年上半年,文化服务业的热点事件频频见诸报端,其中有关文化产业的政策出台更是占据重要篇幅,先后在文化立法、体制改革、新兴产业等多个领域涌现出诸多闪光点,意义重大,颇具影响力。
    2017-08-10
  • 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首破4000亿 居全国各省区市之首

    经国家统计局核定,2016年,广东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4256 63亿元,遥居全国各省区市首位,同比大幅增长16 67%,增长速度为5年来最高,已成为广东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产业。
    2017-09-25
  • 文化产业+双创:六大趋势助推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

    文化是创新的重要源泉。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系列部署推动下,文化产业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催生了数量众多的文化产业新生力量,促进了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2017-09-26
  • 回望2017 文化产业站上新时代的新起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科学论断,报告还对新时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做了高度概括。
    2018-01-03

热点视频

对话失控奔驰司机:车子没改装过 想跳车时也很恐惧 对话失控奔驰司机:车子没改装过 想跳车时也很恐惧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