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承载了IP的“外壳”,还是原原本本的原创剧,观众看的都是剧作背后所折射的现实生活——
国产电视剧:从虚构IP到现实生活
“感觉最近一段时期,电视里放的电视剧,好多都是咱们老百姓身边的事情,或者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不再是虚构的东西了。”已经退休在家的北京市民杨先生,每天上午都会看北京卫视播出的电视剧《情满四合院》。虽然是重播,但他也看得津津有味。“过去,我也住过大杂院,这就是大杂院邻里生活的真实写照。”
《我的前半生》剧照
据IVST视频全网传播监测平台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的电视剧市场,较之往年出现了较大变化,原创剧本占据首次上星电视剧总部数的四分之三,网络播放量占据三分之二,IP改编剧市场较上一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萎缩。
IP资源从火热到不足
数据显示,在过去两年,由小说改编的IP电视剧,长期占据收视率排行榜的前列。在2015年CSM50城收视率排行榜中,前五名中有四名为IP改编剧,包括《芈月传》《锦绣缘华丽冒险》《伪装者》等。而在2016年的CSM52城收视率排行榜中,前四名均为IP改编剧,包括《亲爱的翻译官》《麻雀》《解密》和《锦绣未央》。
而到了今年,IP剧独霸荧屏的现象发生了较大变化,截至10月8日,收视率排名前五位的电视剧中,仅有一部是IP剧《我的前半生》,而《楚乔传》和《欢乐颂二》分列六七位,未能进入前五。
《楚乔传》剧照
作为以游戏、动漫及网络小说为题材改编而成的电视剧,IP剧这一模式,自走红之后就受到争议。在近两年,影视制作公司和投资者热衷于购买大量IP,有的编剧就表示,IP模式背后以流量为导向的投资思维和相应的粉丝文化,对电视剧质量有所影响。
对此,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对《工人日报》记者表示,IP模式、粉丝文化、流量思维本身没有“原罪”,它们只是文化娱乐工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正常商业模式和文化现象,在欧美、日韩等影视产业发达的地区已出现多年,并依然有着很强的现实影响力。
事实上,IP剧的产生,也有其现实土壤。在孙佳山看来,网络文化虽然参差不齐,但也投射着当下社会的核心文化症候,关注、捕获互联网上最流行的文艺作品、文艺现象,可以及时地窥探、把握社会文化心理的趋势和流向,这也是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网络文化,能够在短短的十余年内从相对小众的互联网传播,迅速跨越到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介,并被大众所接受。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成的IP剧走红,正是因为如此。
但是,红火了两年之后,IP改编剧面临IP资源枯竭的问题,一方面,优质IP已经被抢购一空,适宜改拍电视剧、粉丝数量众多的原创小说资源不足,另一方面,市场上出现了“囤货”现象,有的影视公司买下IP后,并未及时开发,结果市场发生变化,使得许多IP不得不“胎死腹中”。
热播剧折射社会文化心理
“看IP剧,其实能从中学到很多现实的东西。”在北京一家文化创意公司工作的苏女士说。在她看来,表面上是虚构世界的IP剧,其实反映的也是现实世界,这正是她会在下班后上网刷剧的原因。“就像《楚乔传》里的主人公,一点点在逆境中崛起。”架空的世界、古代的服装,不过是折射现实职场的虚拟外壳而已。而在微信公众号里,也出现了各种各样“从楚乔看职场”的鸡汤式文章。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者张慧瑜看来,电视剧作为一种影响广泛的大众文化,是负载社会文化价值观的重要媒介,一部或一类热播剧,往往与同时期的社会文化心理密切相关。
也就是说,不论是承载了IP的“外壳”,还是原原本本的原创剧,观众看的都是剧作背后所折射的现实生活。当有限的IP资源无法填补巨大的电视剧市场后,直接描写现实生活的电视剧就会补上位,加之IP购买成本上涨,更令投资者开始转而寻找原创剧本。今年9月,首次上星的14部当代都市题材剧集,当月新增网络播放量达到了164.8亿次,占当月电视剧网络新增播放量的49%,这些都市题材电视剧,大多描写的是当下的都市现实生活。
当然,尽管剧集总量下降,电视收视率排名不及以往,但优质IP题材电视剧,依然获得较多的市场支持,特别是在网络播放方面。今年9月,以部均网络播放量来看,IP改编剧集为17.6亿,原创剧集为13.5亿。其中也不乏在收视率上表现不俗的IP剧,例如东方卫视于今年7月首播的讲述全职太太离婚后故事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收视率突破1.8%,有业内人士表示,当下电视剧观众的审美品位,已经在之前的IP大战后发生了一定变化,观众更喜爱看优质内容、现实内容,“这其实也说明另外一个问题,有的IP炒了很久,为什么不火,其实是这个IP的设定,离受众生活远了。”
不过,9月的收视率和网络点击数据也显示了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有的收视率较高电视剧,网络点击排名却不靠前,与之相对应的是,有的网上叫座的电视剧,在电视台放映时却反响一般。
年轻人现实生活需关注
和父母住在一起的90后刘先生,已经不愿意和自己的60后父母一起看电视了。“他们看的电视总是那个套路,故事开始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家有几个孩子,经历了知青时代、当工厂工人或当兵、然后参加高考,不同孩子有不同故事,最后一家人经历波折之后还是团圆在一起。服装从过去的黑白变成如今的彩色。”刘先生感觉这样的故事索然无味,常常自己躲在卧室里看网剧,但父母依然看得津津有味,因为那就是他们那代人经历的现实故事。“我希望电视剧能够讲讲我们这代人的经历,以及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那样不仅能有共鸣感,我们也能从电视剧中获得启示。”
在去年上海电视节的电视剧尖峰论坛“青春早茶”上,论坛方透露的一项针对90后年轻人的调查显示,年轻观众认为看剧最重要的是故事情节。与此同时,与上一代人“沙发+电视”的观剧方式不同,这一代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床+手机”的追剧方式,这对电视剧的制作和传播形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能和我们现实生活产生共鸣的,就是好的故事情节。”刘先生说。目前,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开始将目光转向都市现实生活,例如10月30日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首播的《急诊科医生》,讲述了急诊科里的种种故事;10月9日在东方卫视、浙江卫视首播的《国民大生活》,描写了北京小伙子与上海女孩的爱情故事。
而年轻人更加需要的,则是能够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现实题材电视剧。10月16日在湖南卫视首播的《特勤精英》,就展示了年轻人如何在消防队里寻找自己的“英雄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规划处处长朱正文就表示,《特勤精英》通过对年轻消防官兵形象的塑造,尝试表现当代中国青年人的精神世界,表现他们的理想、本领和担当。
转自:工人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