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建设的作用越加显著,文化产业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形态的新兴产业,对人们的生活正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我国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了2016年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首次超过4%。2016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30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0%(未扣除价格因素),比同期GDP名义增速高4.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4.14%,比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文化及相关产业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比重稳步上升,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京样本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尤其提出文化建设要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
几年间,国家出台了各项政策,鼓励和促进各地方进行文化和科技融合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并鼓励开展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项目推进。
当下全国各地文博会、文交会遍地开花,在我国许多城市,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了支柱产业,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中,文化优势越来越重要。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座城市的文化竞争力,不仅仅取决于文化资源禀赋,还取决于文化管理水平,城市文化创新发展的经营能力,更重要的是,这座城市为发展文化产业所提供的创新环境和支持举措。
例如,近日在南京开幕的第九届中国南京文化创意产业交易会,共有来自全国12个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领军企业,超过600家国内外知名文化科技企业参展。
南京是六朝古都,一贯是吐故纳新之所,习惯于行走在时代的前列,这届文交会以“文化科技融合,数字创意引领”为定位,成立的“全国文化产业新媒体联盟”,以及“南京文化产业新媒体研究院”,凸显了新时期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创新性和重要性。
记者梳理发现,南京市在文化产业的创新和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方面的尝试由来已久,早在2013年8月就出台了《南京市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规划纲要》;在2014年4月,南京成立了全市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南京创意设计中心;到2016年,南京文化企业数量1.87万家,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达到2754.89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5%,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630亿元,占GDP比重突破6%,位列江苏省第一、全国前列。
由此可见,南京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文化与科技融合成为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与重要特征。
融合催生新业态
北京文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礼物)董事长孙涛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不仅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通过文化科技融合,从更高层次上服务于人的成长,让更多的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优秀成果融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中。”
中国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联盟执行主席、中国贫困地区文化促进会执行会长、全国文化产业新媒体联盟主席张斌博士为《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分析了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形式和路径:“一是传播层面,即文化产业领域的各新兴媒体形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新兴媒体获取信息,是相对于传统媒体形式而言的。二是IP增值提升层面,即新媒体可以有效助推文创IP实现价值增值。”
“随着时间推移和产业演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将催生更多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新业态。依托高新技术增强文化产品的表现力、感染力、传播力;强化文化对科技手段的内容支撑、创意和设计提升,这是文化与科技双向深度融合的路径。”张斌补充。
需要说明的是,只有融合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科技与新媒体的创意手段。业内人士表示,科技创新不仅能提高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而且能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而创新文化发展的内容和形式,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在《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科技创新规划》中明确指出:将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作为文化创造的基本要素,以文化创意引发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支撑文化创意。
孙涛告诉记者:“无论是人工智能、大数据,还是虚拟现实等技术,一旦通过和文化产业进行充分的融合,就能够衍生出更具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近年来人们热议的IP、VR等,都是这一现象的集中性体现。高科技的介入,也实现了中国优秀文化成果的发展,更加适应于互联网时代的价值和人们的需求”。(路彤)
转自:中国产经新闻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