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7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在上海举行。展览会期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2017年1月至6月)》发布。报告总结了游戏行业的发展现状,其中包括游戏产业、细分行业、电竞、海外市场等情况。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在大会上表示,必须旗帜鲜明地将数字内容产业作为内容产业予以明确定位,坚持内容为王,牢牢把握数字内容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文化价值属性,坚持数字产品是文化产品的核心定位,找准方向,认清角色,把好脉搏,精准发力。
游戏市场高速增长
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997.8亿元,同比增长26.7%,210.3亿元的收入增量成为自2009年以来所有上半年收入增量中的新高。
虽然游戏收入仍在不断增加,但游戏用户数量的增长正呈现不断放缓趋势。中国游戏用户规模5.07亿人,同比增长3.6%,增速持续下滑。这表明中国游戏市场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用户规模将逐渐趋于稳定。
从移动游戏作品角度看,排行榜前10位的移动游戏作品实际销售收入占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比例超过50%;从游戏企业角度来讲,由腾讯、网易发行或代理的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占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比例近70%,上述两项数据均创下历史最高纪录。移动游戏市场竞争演化为游戏作品、用户资源、知识产权、渠道等综合实力竞争,腾讯、网易等大企业竞争优势明显。
盛大游戏CEO谢斐表示,今年手游在盛大游戏营业额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达到70%左右。以《热血传奇手机版》为例,“如果手游2500多万用户通过买量去获取,按照平均每个用户几十元计算,这个用户量就至少是十几亿元的价值”。因此,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端游戏的市场份额在相当长时间内将持续上升。
移动电竞市场升温
电竞游戏市场在今年上半年进一步提高。报告显示,2017年1-6月,我国电子竞技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359.9亿元,同比增长43.2%。其中移动电子竞技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176.5亿元,同比增长100.6%,占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31.4%。
从市场份额来看,电竞市场在今年上半年提高了自身在整个游戏市场的比重。中国电子竞技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占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36.1%,同比增长4.2%。
移动电子竞技市场持续升温,并在移动游戏精品的带动下走向成熟。移动电子竞技在赛事和直播领域广泛布局,迅速构建出相对完整的移动游戏电子竞技产业链。具体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移动电子竞技赛事逐渐走向成熟,具备创收能力;二是移动电子竞技赛事的观赛习惯逐渐形成;三是移动电子竞技游戏类型多样化,既有传统的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MOBA)、射击类,也有新兴轻度游戏。
国外调研机构Newzoo的调研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移动电竞市场。VSPN公司CEO滕林季表示,随着KPL(王者荣耀职业联赛)等赛事取得成功,2017年上半年移动电竞产业形成了以内容授权方、赛事运营商、战队俱乐部、艺人经纪公司、播放媒体渠道等由上自下的产业链。产业链逐渐成熟,主要表现在除内容授权方以外其他环节的企业开始盈利。目前,WeFun、AS仙阁等移动电竞俱乐部粉丝团体不断壮大,陆续吸引到了安德斯特电竞椅、魅族等知名品牌的商业合作。虽然直播平台的投资热度有所放缓,但涌现了触手、狮吼等垂直类的移动电竞直播平台,为数千万移动电竞用户提供了观赛渠道。
中国游戏海外热销
今年上半年,自主研发网络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出现大幅提升,约为39.9亿美元,同比增长57.7%,中国自主研发移动游戏在海外市场拓展加速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出口类型在近年来发生了较大变化,除传统的动作角色扮演类游戏外,策略类、卡牌类、音乐舞蹈类等网络游戏均有代表作在海外市场热销。
国产智能手机也为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出口做出了贡献。由于智能手机应用商店是获得游戏用户的重要方式,近年来中国国产智能手机在海外市场的出货量占比进一步提升,为中国移动游戏拓展海外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
谢斐说,盛大游戏拥有韩国、新加坡等六大全球研发发行中心,产品覆盖了欧洲、北美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龙之谷》的全球注册用户超过2亿,今后盛大游戏将继续深化同海外游戏公司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去年通过引进《辐射避难所》《勇者斗恶龙》等游戏与日韩、欧美一线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盛大游戏还希望借助二次研发的《辐射避难所网络版》持续完善“IP—本地转化—二次研发—反馈海外”的运作模式,不断提高海外优质IP的成功率。
炫踪网络COO吴军表示,公司日前与中东文化出口服务贸易基地——上海塘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订共同开拓伊朗游戏市场的独家合作协议。今后,多款由上海企业自主研发的游戏产品将输出到“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他说,游戏“走出去”之际,首先要深入了解当地游戏市场,在此基础上对游戏实行本地化改造,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产品水土不服的情况。
张宏森认为,我国数字内容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但创新能力不足,内容质量不高,精品力作稀缺,是现阶段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瓶颈,也是制约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关键所在。面对新挑战,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和应用先进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作品的创意水准和技术含量;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走精品化道路,倾力打造思想精深、创意精彩、技术精湛、制作精良,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精品佳作。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