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消费升势强劲 文化产业发展迅速


来源:上海证券报   时间:2017-06-22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文化产业却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增速始终高于同期GDP增速。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作为经济新增长点,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尽管我国文化消费发展迅速,但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还不大,存在着明显的消费缺口。而文化企业融资难、发展基础不牢固、整体实力还不强等问题,对产业发展形成了阻碍。


  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2020年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可见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巨大的消费潜力、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市场需求等都将文化产业推向了新高度。


  文化产业能否补齐短板,发挥拉动经济的积极作用,不仅关系到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也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之一。有关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文化产业扶持力度,以更开放和更积极的心态,用更扎实的产品、更出色的技术、更有效的融合方式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释放文化产业的新动能。


  1。文化产业增速高于GDP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增速始终高于GDP增速,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文化及相关产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16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8071亿元增加到30254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从2012年的3.48%提高到4.07%。目前,在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多个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5%,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2。文化产业持续保持较快增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5万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0314亿元,比2015年增长7.5%,同比增速加快0.6个百分点。文化及相关产业10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均保持增长,文化服务业快速增长。其中,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的3个行业分别是: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营业收入5752亿元、增长30.3%,文化艺术服务业312亿元、增长22.8%,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1242亿元、增长19.3%。优质IP、二次元经济、网络直播、网红经济、移动电竞、资本追捧、VR/AR+文化、内容付费等,成为2016年度文化产业的亮点。


  今年一季度,文化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共实现营业收入199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0%(名义增长未扣除价格因素),增速提高2.4个百分点,实现较快增长。文化及相关产业10个行业中,除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外,9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均保持增长。其中,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的4个行业分别是: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营业收入1506亿元、增长29.4%,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276亿元、增长16.8%,文化艺术服务业76亿元、增长15.8%,文化用品的生产7733亿元、增长13.0%。


  3。各重点行业全面协调发展


  近年来文化领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各重点行业全面协调发展,在稳增长、调结构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16年,我国广播电视服务业总收入5030亿元,较2012年增加1761亿元。动画电视制作15万小时,电视纪录片制作5万小时,电视剧累计播出689万集。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营业收入23162亿元,出版图书49.6万种,国民综合阅读率达79.9%。资产总额超百亿的出版传媒集团达17家,较2012年增加42%。数字出版营业收入5300亿元,较2012年增长173.8%。在体量增大的同时,文化产业质量效益也持续提升,初步构建起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4。东部文化产业仍占据重要地位


  2016年,分区域看,东部地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9766亿元,占全国74.4%,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为13641亿元、5963亿元和943亿元,占全国比重分别为17.0%、7.4%和1.2%。从增长速度看,西部地区增长12.5%,中部地区增长9.4%,均高于东部地区7%的增速,而东北地区继续下降,降幅为13%。


  今年一季度,东部地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831亿元,占全国比重为74.4%,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为3333亿元、1531亿元和232亿元,占全国比重分别为16.7%、7.7%和1.2%。从增长速度看,西部地区增长14.2%,中部地区增长11.8%,均高于东部地区11.0%的增速,而东北地区继续下降,降幅为11.5%。


  5。文化产业推动消费持续增长


  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结构不断改善,人们对服务性消费的需求不断释放,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健康养生、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服务性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据国家旅游局预计,2016年,我国旅游总收入为4.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国内旅游人数有望超过44.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3.9万亿元。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统计,2016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457.12亿元,同比增长3.73%,观影人次为13.72亿,同比增长8.89%,国产电影票房占票房总额的58.33%,实现了稳健增长。万达院线报告显示,2016年,万达院线观影人次达1.8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2%;实现票房76亿元,增长21%。


  6。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情况良好,文化消费市场不断壮大


  与品质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等升级类相关的商品销售亮点纷呈。2016年,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销售比上年增长13.9%,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3.5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商品销售保持近12%的较快增长。


  2016年中国文化产业仍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产业规模大幅攀升,文化产品种类异彩纷呈,文化从业者人数暴增,文化类产业园受到了民众普遍好评。尤其是文化类的产品更新速度惊人,文学精品和互联网文化产品供给增加,快节奏、高质量、亲民化的形式和内容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文化产业逐渐改变了之前给人枯燥无味的印象。


  7。文化产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近年来我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实现了大幅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2016年,全国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885.2亿美元,其中出口786.6亿美元;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对外直接投资39.2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18.6倍;国际版权输出不断增加,图书版权贸易逆差逐步缩小。


  1。文化产业总量仍然较小,结构调整的压力仍然很大


  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文化产业总量小,占GDP比重低。从一些发达国家的相关数据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以美国、日本和韩国为例,美国的文化产业产值占到GDP的24%,是出口的第一大产业;日本的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10%,韩国的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也超过7%。在人均GDP同等水平下,我国文化消费规模也仅为发达国家的1/3左右。我国文化产业仍以中小企业居多,单位的人员规模偏小,文化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亟待提高。


  2。文化投入总量仍显不足


  资金是否充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为了促进新兴的文化产业发展,政府的资金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虽然各级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但由于长期以来文化建设经费基数低、底子薄、基础条件差,财政投入的增长与文化发展的需求之间仍有不小的差距,目前文化投入总量仍显不足,文化产业发展基础条件薄弱。


  3。文化消费水平较低,动力不足


  文化消费市场具有巨大潜力,但从实际情况看,这种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全国居民消费支出中,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服务支出比重仅为11%。其中城镇居民为11.1%,农村居民为10.5%。可见,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潜力还远未得到释放。


  相对较低的文化消费制约了文化市场的发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低。这是影响文化消费的主要因素。二是创新产品缺乏。全国的文化产品依然在传统之中徘徊,文化消费水平和消费层次较低,新兴文化消费品和传统文化消费品发展不平衡。三是文化产品的供给滞后。文化产品是文化消费链条的上游,因此文化产品的丰富度、文化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等都深刻地影响着文化消费的发展。


  4。多种因素仍制约文化消费空间的扩大


  一是没有时间消费。年轻居民、高收入居民、高学历居民拥有丰富的文化消费需求,他们在各种文化休闲娱乐项目上的参与率显著高于一般居民,然而休闲时间不足成了其文化消费最大障碍。


  二是没有钱消费,文化消费价格过高。一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超出了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使得一般老百姓对文化消费望而却步。


  三是缺少合适的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一些地区文化设施和场所离居民的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乡镇和农村缺乏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如图书馆以及图书馆的藏书、文化馆及公共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科技馆及科技知识普及等,不能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


  四是随着网络的普及,对书、报、刊以及电影市场带来一定冲击,而农村文化消费主要群体外出务工,对农村文化消费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是高成长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坚持可持续发展具有独特优势。2017年是我国文化产业进入深耕细作的一年,传统文化和新兴文化产品将更进一步融合,新型文化业态得以培育,我国文化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正迎来发展黄金期。


  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2020年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可见,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巨大的消费潜力、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市场需求等都将文化产业推向了新高度。


  1。“一带一路”建设为文化产业跨地区融合及走向世界提供了新机遇


  “一带一路”既包含经济交流,也包含文化交流。“一带一路”的发展空间是一个立体化全方位发展的产业格局,文化产业可以在此战略格局下突破传统区域环状分布而代之以线性带状分布,突破行政区划的阻隔和产业门类的分割,以国际化的视野,整合国际化资源,开拓国际化市场。“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给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2。文化消费需求日趋刚性,消费比重将会稳步提升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文化消费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消费能力大幅提升,文化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消费渠道也越来越多样、便捷,居民文化消费在消费中的比重会越来越高,以“互联网+”为引领的新消费模式,以及品质化、升级类商品成为消费市场新亮点,文化休闲、娱乐等文化服务消费也持续旺盛。从文化产业的角度看,人口多体现为需求多、市场大的优势。相对富裕的中国人,文化消费需求逐步释放,是中国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充分依据。加之中国文化消费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人均消费潜力还没有释放出来。据测算,我国文化产业潜在消费规模约为4.7万亿元,而实际消费只有1万亿元左右,中间仍有3万亿的缺口,可发掘潜力巨大。


  3。文化产业发展的连带效应将会不断显现


  从发展趋势判断,文化产业在解决不同层次群众的精神需求、解决劳动力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文化制造、文化批发零售、文化服务等产业链各个领域,都是史无前例的发展契机,前景十分广阔。


  据有关专家测算,网络游戏对相关产业会产生1:10的带动效果,它每赚1元钱,所带动的产业链相关行业就能赚到10元钱,文化产业的吸金能力不容小视。相关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的家庭文化支出一般占到家庭总收入的15%至18%。我国人均GDP目前已经突破6000美元,据此可以推算出文化市场大约有5万亿元左右的潜在需求,足见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文化产业属于高附加值、高回报产业,一个故事、一个人物形象可以转化为出版物、影视作品、动漫游戏、舞台演出等系列衍生品,只要消费者认可,就能在经济收益上产生叠加效应,实现一次投入、多次转化、持续回报。


  4。文化产品的日益丰富将更好地满足居民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文化产业大发展时期,全国各地亦建有各类文化产业园区,为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成长的土壤。与此同时,市场上针对居民文化消费的产品非常地丰富,居民的文化消费能力也不断提升,加上社会资本的引入,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相信在文化消费试点的刺激下,未来将有越来越多高品质文化产品出现。


  5。激活农村市场要大力拓展文化市场空间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不仅文化基础设施落后,能够获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机会较少、便利性较差,而且以资源密集、大城市为特点生产出来的内容和服务也不见得能够很好地满足农村地区居民的文化需求。由于地域差异、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仍有不少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的文化发展相对较慢,甚至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状态。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文化消费市场不繁荣、不活跃、覆盖面不广。尽管有许多新型农民有着非常强烈和个性化的文化消费需求,但苦于没有能够满足其消费需求的市场。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文化消费水平的提升,阻碍了农村文化市场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文化产业前景一片大好,发展后劲十足,具有相当大的市场潜力。但当前实际供给能力有限,产业发展尚不成熟,具有影响力的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较少,未来需要从多个方面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


  1。努力推动文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通过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对社会资本流动起到引流作用,提升文化供给能力和规模。同时,也通过多元化的投资主体,鼓励和刺激文化供给侧的竞争,提升供给的水平和质量。要进一步完善文化领域的准入制度、清理负面清单,改变文化产业资源配置上的过度行政化,让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在供给侧发挥“鲶鱼效应”,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改革,解放其生产力。要发挥好利用好财政专项资金、产业基金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深化文化金融合作,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供给质量。


  2。因地施策提升文化消费水平


  由于各地公共文化设施差异较大,而偏远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文化设施,提升文化消费就需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而不能搞一刀切的文化消费措施和政策。第一批第一次26个文化消费试点之所以拓展了文化消费空间,其中关键点就在于因地施策。因此,扩大试点范围,提升文化消费仍有继续坚持因地施策,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当地居民的必要。而对那些偏远的农村地区来说,要通过文化大篷车、送戏下乡等多种形式,满足农村地区居民的消费需求。


  3。激活农村市场要加大文化产业扶持力度


  要依靠中央统筹安排,加大对农村文化产业扶持力度。要对症下药,加大农村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投入,加强各类农村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数字文化产业;要补齐短板,通过“借船出海”等方式引进一批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进驻农村,促进和带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要增加有效供给,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进程,多推出一些政府购买农村公共文化产业服务项目。增强农村文化发展的自身造血功能,不断提振农民文化消费信心,提升文化消费整体水平。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文化部:我国文化领域首个国际技术标准正式发布

    文化部昨日召开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文化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于群宣布由中国主导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正式成为国际标准,而这也意味着全球手机动漫产业开始有了中国标准,国内动漫产业的发展和转型迎来新...
    2017-03-21
  • 文化部: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将于近期发布

    文化部昨日召开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文化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于群透露,目前文化部正在认真研究制定《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将于近期发布。
    2017-03-21
  • 全国326家影院因瞒报票房被查处 票房保卫战如何升级?

    《电影产业促进法》实施后的首次大动作就是要打掉影院偷票房这颗“毒瘤”。日前,全国电影市场专项治理办公室通报了326家“偷票房”的处罚结果。
    2017-03-23
  • 网络文学出海 会成为中国的“新文化现象”吗?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大大降低了数字阅读的门槛。中国网络文学产业经过20多年积累沉淀,产生了一批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家和一系列高质量网络文学作品。借助海外翻译的二次传播,中国网络文学在全球文创领域里异军突起,成为一种值得...
    2017-03-28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