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是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这些场馆里,设计精巧实用、文化内涵丰富的文创产品逐渐成为“一景”,吸引了很多观众的关注,并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5月18日至27日,由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王太华、副主任翟卫华带队的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推进文博创意产业发展”专题调研组,赴江苏、陕西两省进行实地调研,走访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创意企业等20多个相关机构。
委员们认为,文博创意产业发展对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落实政策、健全机制体制,促进开发、经营水平提升,是文化文物单位进行文创产品开发面临的重点问题。
让丰富的文化资源融入百姓生活
中华门,是南京明城墙13座明代内城门之一,有“天下第一瓮城”之称。城内有十几个藏兵洞,在古代,这些藏兵洞有着重要功能,战时能藏兵数千,平时能屯粮万担。当全国政协“推进文博创意产业发展”调研组走上城墙时,其中一个藏兵洞,已是一幅“新面孔”:墙砖依然斑驳沧桑,但洞内却呈现出典雅的中式装饰风格,金属与木质陈列装置摆放地颇具艺术感,陈列着多种城墙主题文化创意产品。600多岁的明城墙与“龙吐水”城墙茶具、“工部关防”卡套等现代文创产品展开了奇妙的时空对话,委员们很感兴趣,纷纷拿起产品查看询问。
近年来,博物馆文创产品越来越“火”,故宫博物院设计开发文创产品8000多种,产生了朝珠耳机、故宫娃娃等明星产品;南京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开发的丝巾、首饰盒等涉及人们日常生活各个领域,把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到百姓生活中……依托文化文物单位馆藏文化资源,开发各类文化创意产品,是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径,也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王太华指出,文创产品既挖掘了我们丰富文化资源的内涵,又能够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丰富性和多样化需求强劲。以博物馆为例,全国博物馆年均参观人次超过7亿,很多人都希望带回几件有特色的文化产品。而与此对应的是,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已登录文物照片5000万张,每年全国博物馆举办2万余个展览,资源优势明显。葛晓音委员深有感触地说:“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很丰厚,如果能够贴近生活,形成与现代需求相适应的产品,一定会让人眼前一亮,爱不释手。”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2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广西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时又指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那么如何让文化资源活起来,讲好中国故事呢?文创产品便是非常有效的一条途径,既能加深人们对历史文化的理解,更把文化记忆带回了家。王太华指出,文创产品开发是在创意中传承,在创造中发展,要让人们拿在手里、放在家里,记在心里。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翟卫华表示,文创产品既要体现中华文化,又要在市场上站住脚,留得住、传得开。把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把艺术品与生活用品相融合,对文化文物单位来说,是一个机遇。
让文化文物单位动起来活起来
目前,经过不懈努力,文化文物单位在文创产品开发方面经营模式逐渐多元化,品牌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不断提高。如南京博物院积极探索文创产品开发模式,牵头组建了“江苏省博物馆商店联盟”,并注册“博苏堂”品牌。不过,我国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不断探索。委员们在南京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地调研了解到,文创产品开发在思想观念、资金投入、收入分配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文化文物单位大多都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按规定不能从事经营活动。在过去的惯有认识里,文化文物单位的职能定位是收藏、展览、公共教育等,文创产品开发的职能定位并不明晰。文化文物单位进行文创产品开发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和制约。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意见》中鼓励具备条件的文化文物单位在确保公益目标、保护好国家文物、做强主业的前提下,依托馆藏资源,结合自身情况,采取合作、授权、独立开发等方式开展文创产品开发。这为文化文物单位进行文创产品开发拓宽了发展空间。陈力委员这一次是带着问题来参加调研的,作为国家图书馆副馆长,他经常被同行问一个问题: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要怎么做?在他看来,良好的体制机制是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绽放活力的基础,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在具体工作中,关键在于要把政策真正落实并衔接好。
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才能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广泛调动文化文物单位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文创产品。“文化既是重要资源,同时也关乎人的精神境界,开发文化资源必须注重文化自身的特性,不可偏废。”邬书林委员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已经到了全面把握文化功能的时候,需要实事求是分析文化的方方面面,进行分类指导,并落实在具体可操作的政策上。
2016年下半年,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确定了154家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2017年1月,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通知督促试点单位承担起“先行先试”职责,鼓励支持试点单位开拓创新、大胆探索。李忠杰委员认为,文物要活起来,文化文物单位必须动起来。通过试点工作可以发现问题、积累经验,并转化为可行的政策措施。文博创意产业发展要避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在放与管中找到平衡点。而在方立委员看来,文博创意产业需要在发展中提出新问题,深化改革,加强顶层设计。
在创意和设计中讲好中国故事和情怀
今年1月,一个名为“山水间文具置物座”的众筹项目亮相淘宝,推广仅仅两小时内就筹得5万余元。该项目来自苏州博物馆,简洁朴素的实木质地,底座上有数个圆孔可以插笔,而嵌着的四块山形木片,通过随意移动,能放置手机、平板电脑等物件。整体造型取材于苏州博物馆内的片式假山建筑元素,建筑设计者正是大名鼎鼎的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如此,置物座一跃成为有故事的文创产品。在苏州博物馆,除了山水间文具置物座,委员们还见到了几件“大名鼎鼎”的文创产品:秘色瓷莲花碗曲奇、衡山杯、文衡山先生手植藤种子,通过独特的创意,文化内涵与生活需求完美结合在一起。
“明星产品”引发了委员们的思考:什么样的文创产品,才能打动人心,让人们把它带回家呢?苏州博物馆文创主管蒋菡分享了她的理念:反对贴图式的产品,要有设计感;反对复刻和拿来主义,要拿出创意;反对牵强附会,要合理衍生,讲出故事和情怀;反对华而不实,要美而有用的文创产品。
对此,余辉委员认为,从馆藏文物到进入生活,转化是关键。在转化中,创意元素不是简单叠加,而是有机融合,给人们带来清爽惬意的审美感受。杨瀚委员也表示,文创产品开发建立在对文化、艺术认识、欣赏、了解的基础之上,通过不断细化和深化,才有可能迸发新的文化创意。可见,提升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水平十分重要,深度提取馆藏文化资源造型、色彩等元素,二度创作出时代感和设计感鲜明的产品,并广泛应用多种载体和表现形式,从而形成艺术性和实用性有机统一的文创产品。
“文创产品与博物馆的文明传承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管是何种形式,都应当有尊严,包含着价值观在里面,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对历史文化的尊敬。”在兵马俑博物馆,郝振省委员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他认为,如果文创产品背离或弱化了文化价值,产生戏说、低端化的倾向,即使有经济效益,也是失败的。这就要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开发富有文化内涵与正能量的产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中华文化的精髓精华滋养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坚定文化自信。
为了提升文创产品开发水平,很多文化文物单位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设计类比赛,加强文创人才队伍建设。2016年,第三届“中国创意”产品设计大赛暨陕西历史博物馆文创设计大赛在西安举行,陕西历史博物馆面向全国广泛征集以历史文化元素为主题的优秀创意设计作品,汇聚了几百名高校、企业的设计人才。此外,文化文物单位还不断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故宫博物院与洛可可设计公司合作开发的“故宫猫”系列深受消费者喜爱;国家博物馆与阿里巴巴公司合作的“文创中国”平台成为可为全行业文创产品开发设计提供服务的网络众创平台,目前已有多家地方博物馆入驻。聂震宁委员强调,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不能只依靠文化文物单位的力量,还需要加入社会力量、增添活力,不断提升文化资源面向市场和现代生活的能力,促进文化资源社会共享。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