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保健品市场亟待“杀毒”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时间:2017-05-05





  据报道,我国保健品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其中,老年人成了保健食品领域最主要的消费人群。长期以来,不少保健品销售商抓住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以次充好,随意加价,并通过各种途径展开洗脑营销,以致不断有老年受害者深陷其中,市场乱象备受诟病。


  不少网民指出,各种假冒伪劣保健品销售者之所以专找老年人下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年人对虚假宣传缺乏警惕性。关爱老年人并提高其防范意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大保健品市场监管执法力度,对于那些黑心商家和失信企业,有关部门必须给予严厉处罚。


  昧着良心“抢钱”


  有网民称,一些不法分子瞄准老年人这个特殊消费群体,以各种欺诈瞒骗手段,昧着良心从他们口袋中“抢钱”,将国内保健品市场牌子做臭,严重损害保健品行业的声誉。


  网民“陆荧”称,老人辛苦攒了一辈子的积蓄,全部砸在高价保健品上,类似报道并不少见:“在深圳有一对老人,在4年的时间里,买保健品花了60万”、“老人购买保健品四年花费近十万元,最终留下遗书投海自尽”、“八旬老人花20多万元买保健品成‘月光族’”。


  网民“徐宗俦”说,中老年人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商家的唯利是图,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打法律法规的“擦边球”,扩大宣传,大肆鼓吹保健品的保健功效甚至治疗功效;也有监管不严的责任,有的地方对保健品虚假宣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有中老年人自己的责任,缺乏健康素养和必备的健康常识,对商家的虚假宣传缺乏警惕性。有些媒体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严防违规宣传


  网民“魏霞”提出,防止类似保健品消费悲剧事件的发生,首先要提高老年人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家庭成员有必要提醒和关怀老年人,培养他们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外,大众媒体也有责任做正确的消费导向。在家庭功能弱化成为社会事实的情况下,政府要加强社区和社会组织的功能。另外,部分老年人对保健品的消费是缘于对进医院的恐惧,在完善法律制度的同时,医疗保险制度也亟待完善,以便有效降低老年人对进医院看病的抵触和恐惧心理。


  网民“陈灏”认为,避免老年人在保健品上过度消费,子女是关键的第一道防线。要及时给老人辟谣,帮助老人提高鉴别真伪的能力,避免老人轻信、误信宣传;要科学规划老人的空闲时间,让他们把精力放在文体活动等健康的生活方式上,而不是过度寄望于通过保健品保持健康。


  还有网民提出,执法监管部门也应当对保健品营销活动进行“杀毒”。应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对保健品营销活动进行密切跟踪,严防各种违规宣传。同时,对涉嫌以欺诈、误导等手段进行营销的,有关部门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