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发布了一批“近年来食品药品类谣言汇总”, “小龙虾用于处理尸体”、“笔直的黄瓜是喷了药”、“肯德基、麦当劳使用转基因的鸡”等,包括最近微信群上流传的“牛奶又出事了”的消息竟全是谣言。
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官方微信援引有关机构监测数据表示,仅2016年1月1日-2017年4月5日一年多时间里,就出现了33则传播广泛的食品类谣言。而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和社科文献出版社2016年发布《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显示,60.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微信上遇到的疑似谣言最多,而在谣言主体方面,最常见的则分别是健康养生、食品安全和人身安全。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臻成熟,造谣传谣的门槛变得很低,有关食品安全类的谣言在网上屡禁不止、花样翻新。就拿“牛奶又出事”的谣言来说,就是造谣者利用多年前的与蒙牛集团有关的一条旧新闻视频进行移花接木,伪装成新近发生的事件,开展旧闻翻炒。这些谣言常常引发公众恐慌、削弱政府公信力、让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耗费大量精力奔走辟谣、让许多食药企业多年发展毁于一旦,而造谣者则从中获得利益或满足变态的心理。抵制食品安全谣言无疑将是一场持久战,要打赢这场硬仗不但需要重拳出击、雷霆发力,而且需要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让谣言无所遁形。
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颜江瑛曾表示,治理食品谣言一定要下重拳,推动建立社会多元主体共治谣言的长效机制。让政府部门、专业机构人士、相关企业、新闻媒体和公众形成合力,“五位一体”击碎谣言,形成全链条立体式的治理模式。
正如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副局长范小伟在“2015净化网络环境打击食品谣言”研讨会上所说,“网络谣言是网络的一大公害,对于屡次制造、散布重大食品谣言的违法犯罪分子,依法依规予以严惩,形成震慑效应。”作为食品安全与网络空间监管者,政府面对泛滥的网络谣言应当重拳出击、义不容辞,落实责任、压实任务,让食品安全的辟谣信息、科普信息及时公开地呈现在公众面前。
在2016年的中国食品辟谣论坛上,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四新指出,“有相当一部分谣言是由于商业利益和不正当竞争所致,一些别有用心的竞争对手会故意‘抹黑’企业以牟取市场利益。”作为食品安全的主体参与者,食品企业要由“治标”转向“治本”,要由被动防守转为主动维护,要加速自身产品的安全体系建设、加强自身产品的质量监管力度。更要端正全行业“荣辱与共”的意识和态度,用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来争夺市场,拒绝采取各种“抹黑”手段伤害竞争对手,乃至影响到全行业的利益。
作为食品安全的利益攸关方,公众在食品安全知识培养、科学素养提高方面亟待加强,专家学者也应伸出援手,予以必要的帮助和辅导。作为食品安全的宣传推广者,在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时,主流媒体要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走近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积极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传播优势。
古语有云:“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放之于今日依然适用。有时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如果看到谣言,不加甄别和思索,盲目地进行转发和传播,那么这简单的“举手之劳”就有可能造成一次中伤,被别有用心的造谣者所利用。抵制食品安全谣言,需要个体“铁肩担道义”,社会“五方凝合力”。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