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达470余个,其中中轻联与相关行业协会、地方政府共建258个,主要集中在家电、皮革、家具、文房四宝、日用品、制笔、五金、塑料等38个行业,分布于浙江、广东、山东、安徽、江苏等25个省区市。
专业辐射模式、龙头带动模式、产业兴镇模式、产业承接模式、以城兴业模式……多年来,我国各轻工业产业集群积极探索,开拓创新,逐步形成了因地制宜、特色鲜明的集群发展模式,为培育新集群提供了有益借鉴。
全国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发展工作会议日前在安徽举行,会上发布的《中国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发展报告》集中展现了我国轻工各行业建设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的情况。
聚优势发挥引领作用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在会上指出,过去5年,中国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坚持特色优势发展、科技创新发展、绿色生态发展、协同共享发展、政府主导发展的发展战略,以自身的综合发展力、资源集聚力和行业影响力,在各个轻工行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已经成为轻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成为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成为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的先行者和推动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以及建设特色小(城)镇的重要载体。”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何烨表示。
为着力提升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张崇和指出,要大力推广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把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建设成为国家政策的“试验田”,充分发挥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的引领带动作用,做到行业引领、区域引领、市场引领和文化引领。
张崇和强调,轻工产业集群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全行业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轻工产业集群要瞄准前沿,明确方向,聚集优势,形成带动力,为全行业的进步发挥更多更大的引领作用;要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轻工产业集群要立足地方,发挥产业集聚溢出效应,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多更大的引领作用;要在专业市场培育中发挥引领作用,有条件的轻工产业集群,要根据自身情况,加强专业市场培育,推进专业市场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为全国轻工专业市场的发展发挥更多更大的引领作用;要在特色文化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轻工产业集群要挖掘特色文化,深化企业文化,丰富集群文化,为轻工行业文化建设发挥更多更大的引领作用。
重布局提升发展水平
与此同时,轻工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规划的科学性和政策的连续性有待加强、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各集群间发展水平不均衡、集群园区化建设有待提高等。
如何着力提升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对此,张崇和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完善规划布局。找准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在行业大局中的定位,结合“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轻工业“十三五”规划、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深入分析,准确定位,调整提升现有产业集群,科学布局新增产业集群,形成结构更优化、优势更显著、布局更合理的现代轻工产业集群体系。二是完善评审制度。今年,中轻联制定了《中国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共建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轻工产业集群申报条件、评审标准和审批程序,为提高共建质量提供了制度保证。三是优化服务平台。为加强产业集群公共服务,中轻联建立了中国轻工业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为广大轻工产业集群提供信息咨询、品牌培育、产品推广、商务合作等多元服务。四是加强协调指导。张崇和要求中轻联完善协调指导机制,加强对轻工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的组织、指导和协调,为轻工业产业集群提供更多及时便捷的服务支持。
何烨同时指出,中轻联将加强创新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两化融合、建设智慧集群,加强集群式“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园区建设,继续推动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园区化发展,继续助推小(城)镇特色产业提升发展,加强对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的管理和服务,推动轻工业产业集群发展上台阶。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