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英国校区正式启动


中国大学首次在发达国家独立建设自主管理实体办学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3-27





北京大学 英国校区
  北大师生在英国校区门前合影。图片为林卫光摄/光明图片
北京大学 英国校区
  北大英国校区一角。图片为林卫光摄/光明图片
北京大学 英国校区
  北大英国校区内英式田园建筑风格的教室。图片为林卫光摄/光明图片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全新的契机。中国高校除了实施“引进来”战略,与国外名校合作在国内联合办学之外,也在抓住机遇“走出去”在国外办学。3月25日,北京大学英国校区启动仪式举行。北大英国校区的成功设立,就是中国高校“走出去”的积极尝试。
 
  教育界用“史无前例”来形容北大英国校区的创办,因为它是中国大学第一次在发达国家独立建设、自主管理的实体办学机构。有评论认为,这是中国高校走出去“勇敢的一步”,甚至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既有助于改变西学东渐的传统国际教育格局,也有利于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搭建讲好中国故事的新平台。
 
  1.教授具有中国元素的课程
 
  1877年5月,23岁的严复和其他11名中国青年,在结束了长达一个多月的海上旅途后抵达英国朴次茅斯港,作为中国第一批海军留学生,开始他们在英国的留学生涯。后来成为北京大学校长的严复,在那时一定不会想到,140多年后,在距离伦敦不足100公里的牛津郡,他的北大后学们会开启另一段截然不同但同样肩负梦想的旅程,创立属于北大、属于中国的英国校区。
 
  这一刚刚投入运营的校区位于牛津市中心西南方向约5公里处的博士高地,短期内将主要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使用。不过,北大负责人文学科的副校长王博教授告诉记者,未来有望在这个校区注入更多的人文类学科。校区位于一座占地15英亩的英式庄园之内,有起伏绵延的草坪、水面如镜的湖泊、可以登高远眺牛津的塔楼。校区主任刘芍佳教授非常风趣地对记者说,北大北京校区有博雅塔和未名湖,英国校区也有“一塔一湖”,两个校区似乎早已注定要走到一起。英国校区内,湖水的东北面是三栋主要建筑,总使用面积3600平方米,包括40多间办公室、5间教室、1间图书阅览室、2个集会大厅及其他设施。
 
  据介绍,这一庄园始建于1880年,20世纪初被伯克利八世伯爵收购。伯爵邀请当时著名的建筑师欧内斯特·乔治主持了宴会大厅、塔楼等设施的改建和装饰工作。登上塔楼,便可以看到周围如画的乡野和远处的牛津大学。1976年起,这里成为英国开放大学的牛津校区。去年2月,北大汇丰商学院与英国开放大学正式签约,以88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7400万元)买下这片校舍,着手创办北大英国校区。虽然开放大学曾对庄园的主要建筑进行扩建,但作为全面更新计划的一部分,北大方面还是对部分教室进行了改造,并修建新的学生公寓,校区的招聘和招生工作也在去年6月全面展开。
 
  北大方面介绍,英国校区首批学生的招录工作即将完成,这些学生主要来自英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在这里,他们将修读金融学、管理学、经济学硕士。在两年的学习时间里,他们将先后在北大英国校区和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学习。未来,英国校区还将招收英国和欧洲企业家,开设短期高层培训课程。几个月后,来自各国的年轻人将走进北大英国校区的大门,在此感受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在西方世界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校区将开设许多具有中国元素的金融与经管课程,使学生不但掌握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而且可以更好地观察中国的改革发展实践。北大希望,这些在此接受具有中国元素教育的年轻人未来能成为经济、金融和企业管理等重要领域的中坚和领袖人才,对加强中国与英国及欧盟在经济金融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发挥推动作用。
 
  刘芍佳表示,办学有自己的规律,不能急功近利,必须稳扎稳打,目前,北大正在有序推行英国校区的运营。英国校区的成立,对北大面向欧美国家的招生起到了推动作用。英国校区将为北大学生访学和接触英国一流学者提供宝贵的机会,目前已经有48名来自北大汇丰商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来这里短期学习。
 
  刘芍佳表示,尽管北大在中国家喻户晓,在英国大学的教师层面也广为人知,但是在英国大学生中的知名度仍有待提升。增加北大品牌实实在在的影响,这也是北大走出来的原因之一。只有走出来,才能与英国大学生尤其是本科生们有积极互动,把自己的影响力打入这个群体。至于北大英国校区的教师资源来源,北大既会在当地招聘,同时也重视让北大国内优秀的教师来任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北大的精神和教学理念,同时让国际学生感受到北大的学术影响和师资力量。
 
  2.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文化
 
  作为经济学教授,刘芍佳毕业于牛津大学,在英国任教20多年,并见证了北大英国校区创办的整个过程。他认为,北大能够成为第一个到西方发达国家办学的中国大学,首先体现了北大传统上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文化。正是因为这种精神的支撑,北大这次才能成功地“走出来”。
 
  刘芍佳透露,英国开放大学在2016年9月公开上市出售这一校区,要求11月份必须卖出。如此短的时间内需要完成行政审批和竞标,这对任何一所从未在国外办学的中国大学来说,都可以说是天方夜谭。然而,北大迅速果断做出直接投资、直接管理的决定。为了打消英国开放大学的疑虑,北大校长林建华给该校校长亲笔致函,表明校方对此事的批准和充分支持。北大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整个并购的过程中都得到充分体现。
 
  刘芍佳介绍,在竞标过程中,北大进行了非常细致认真的准备,努力排除掉标书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共有100多家机构参与此次竞标,北大在成功进入第二轮后,遭遇了非常强劲的竞争对手,其中就有牛津大学的一所历史悠久的学院,也有来自中东、希望将这一校区改造成高端度假场所的投资商,这些竞争对手都是全款收购。在北大竞标成功后,开放大学人士对刘芍佳称,北大的标价其实并非最高,但是感动开放大学的是北大对竞标的认真准备和真诚态度,该校人士表示,北大“标书做得最好,不确定性最低”。
 
  刘芍佳表示,北大英国校区的成立,还要看到历史原因,北大与英国有很深的渊源。1912年京师大学堂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后的第一任校长严复先生,就毕业于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同时,20世纪20年代,英国教育会议第一个在世界上承认北京大学及其附设的译学馆均为大学;随后,伦敦大学也宣布承认北京大学的学历,由此奠定了北大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刘芍佳表示,北大从120年前开始办学就与英国有很深的渊源,120年后北大与英国再续前缘,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3.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大步”
 
  北京大学英国校区的创建,引起西方媒体高度关注,受到了英国广播公司和《卫报》《泰晤士报》《金融时报》等英国当地主流媒体,以及《纽约时报》、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国际重要媒体的报道。
 
  《卫报》称,北京大学是毛泽东曾担任过图书馆管理员的精英机构,是中国顶尖大学之一,北大这一举动显示了中国正在推动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以加强中国顶尖大学在全球的地位。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在25日的启动仪式上发表讲话,向中英各界嘉宾介绍了北大120年的发展历史和学术成就。林建华尤其指出,北大是中国开放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学之一,已经与60多个国家(地区)380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交流合作关系。林建华说,与英国高校开展对话与合作一直是北大对外交流的重点之一。北大在英国办学,这是北大与英国深厚情谊发展的“一小步”,也是北大乃至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大步”。林建华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大学需要率先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搭建起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
 
  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认为,这一校区的设立有三个主要意义:这是传播中国精神的有益尝试,这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崭新舞台,这是深化中英教育合作的重要机遇。刘晓明说,英国朋友告诉他,登上这一校区的塔楼,可以眺望到远处的牛津大学。牛津大学之于英国,恰如北京大学之于中国,两所大学都是各自现代高等教育的先驱,都是两个优秀民族的精神家园。期待两所学校今后更加紧密地合作,共同为中英教育交流作出更多贡献。
 
  谢菲尔德大学校长基斯·博耐特表示,北大是全球知名的一流大学,北大在英国设立校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中英大学之间未来可以更好地分享经验,在研究方面加强合作。博耐特说:“现在世界上有如此之多的力量希望将我们分裂,想要我们彼此对立,让我们看起来不一样,相互之间不愿彼此了解。”而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可以看出,中国关注周边国家以及沿线国家直至非洲国家的福祉。他说,谢菲尔德大学非常渴望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未来的产业发展充满希望,尤其是希望在工程学和现代科技方面与中国同事们展开合作。
 
  大英图书馆中文部前主任、英国知名汉学家吴芳思女士数十年前曾经留学北大,她作为北大海外校友代表发表了讲话。她根据自己的留学经验表示,将来来北大英国校区的国内学生应该尽可能在英国各地走走看看,加深对英国各方面的了解。
 
  刘芍佳表示,北大英国校区是中国高校在发达国家设立的第一个独立投资、独立管理、拥有独立品牌的高校校区,“校区的一物一件、一草一木都是国有资产,是一个在海外真正属于中国的大学校区”。过去也有一些私立学校进行跨国办学,近年来也有不少高校与海外高校合作开展学位教育。但北大英国校区是中国大学第一次在海外独立建设、自主管理的实体办学机构,所以教育界用“史无前例”来形容它的创办。
 
  4.打破从西向东输出的国际教育格局
 
  教育界人士认为,目前,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但是,与中国经济界对全球资源的整合相比,中国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明显滞后,甚至成为中国引领全球化进入下一阶段的严重制约。而与时常见诸报端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相比,中国大学在国际化方面做出的努力,其影响将更加深远。据报道,目前已有95%的中国高校在其发展战略规划中对本校的国际化发展提出明确要求,93%的中国高校制定了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89.7%的学校根据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制定了中长期规划和实施方案。
 
  近年来,中国高校实施“引进来”战略,成果显著。以与英国的合作为例,英国诺丁汉大学与浙江万里学院合作创办了宁波诺丁汉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在苏州合作创立了西交利物浦大学,英国莱斯特大学也与大连理工大学在中国辽宁省联合办学。与此同时,中国高校也在积极“走出去”,如建立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老挝苏州大学等,无不展现了中国大学国际化发展的决心。
 
  谈到北大在英国办学的重大意义,刘芍佳认为有三:

       第一,近年来中国在企业走出来方面做得很好,但是教育走出来相对滞后,这与中国的发展形成一定的脱节。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正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所以,教育走出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也非常重要。而且,北大此举更新了国际合作的概念,以前的国际合作往往意味着千山万水之隔的距离成本,北大来到英国办学,使得国际合作成为“零距离”的合作,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充实了新的内容。
 
  第二,在英国开办属于中国的第一个校区,对于改变传统上“从西到东输出”的国际教育格局具有深远的意义,北大此举将打破这一格局,呈现出“从东到西”的趋势。这种新的趋势必然引发各种不同的反应,有正面的评价,也不排除有酸溜溜的表态。
 
  第三,中国在英国拥有这样一个自主投资、自主经营的高校校区,可以以此为平台,讲好中国故事,为更多的人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变化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渠道。(驻伦敦记者 林卫光)
 
  转自:光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对话失控奔驰司机:车子没改装过 想跳车时也很恐惧 对话失控奔驰司机:车子没改装过 想跳车时也很恐惧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