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人民币整体走升,贬值预期明显减弱,双向浮动特征更为明显,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人民币债券的需求也持续上升,投资者信心正在增加。”中信银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孙炜日前告诉记者,“债券通”正式开通以来已有184家机构成为“债券通”境外投资者,投资并增持人民币债券超过了2000亿元。
自7月3日“债券通”正式开通后,境外投资者可以经由香港与内地基础设施机构互联互通,高效、便捷地投资于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作为首批“债券通”做市商之一,中信银行的切身感受反映出“债券通”
为不少商业银行提供了重要的业务机遇,但其意义绝不仅在于此。“‘债券通’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为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建立多层次的债券市场、完善价格发现机制等方面提供了强劲动力。”孙炜说。
业内人士认为,“债券通”实现了内地债券市场与全球金融市场的接轨,标志着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并成为了推动资本市场开放的有力抓手。
“其实,自2015年以来,中国银行间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就在不断加快。”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司长郭松介绍说。2016年5月,对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实行外汇登记管理,不设行政许可和单家机构限额或总限额。境外机构投资者资金汇出入无需核准,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不设锁定期、汇出比例和额度限制,大大便利了境外机构投资者。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共有538家境外机构或产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托管总量已超过10000亿元人民币。
“市场开放将是基本方向。”外汇局副局长陆磊日前表示,外汇管理方面的宏观审慎措施,基本上仍然是立足于促进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
近年来,外汇管理部门不断深化资本项目重点领域改革,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之路经历了不断加速、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截至2016年末,在40项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中,我国实现可兑换、基本可兑换、部分可兑换的项目共计37项,占全部项目的92.5%。其中直接投资外汇管理已实现基本可兑换,跨境证券投资渠道不断拓展,外债管理基本上建立起了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框架。
中国还是一个“新兴+转轨”的金融市场体系,一些市场规则还不能完全与国际接轨,尚存在套利的情况。郭松表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外汇管理部门积极适应外汇管理新常态,坚持“推改革”与“防风险”并重,坚定有序地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与资本市场双向开放。
近年来,投资中国股市的海外投资者迅猛增加,沪港通、深港通功不可没。2014年11月和2016年12月,沪港通、深港通分别启动,截至今年7月末已分别累计成交5.08万亿元和5891.44亿元。沪、深港通均采用人民币交收和结算,对单家机构没有额度限制,通过特定技术及跨境结算安排,两地投资者可以直接买卖对方交易所的股票,开启了跨境证券投资的新模式。
其实,这只是近五年外汇管理部门进一步有序扩大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中的一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融入到我国金融市场稳步对外开放的进程中:简化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的管理制度,推进境外上市外汇管理改革,推出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机制,支持境内商品期货市场对外开放……
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近日表示,要适应我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需要,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提升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建立健全开放的、有竞争力的外汇市场。
“随着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进一步推进,投资者信心与日俱增,会有更多的中资主体走向国际市场,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外资主体走进中国。”郭松说,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同时,外汇管理部门将坚定有序地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和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为企业开展相关外汇业务提供更多政策支持,也为越来越多投资者参与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增添决心及勇气。(新华网)
转自:中国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