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今年以来的金融行业发展,强监管、严合规、控风险、助实体,成为关键词。金融业新生态下,银行成绩考核指标似乎也有所转向,伴随三季报披露落幕,转向方向逐渐清晰,以往单纯追求高增长已成为过去式,以华夏银行为例,“质量增长、风控升级”,已成为成绩单上浓重的一笔。
围绕质量谈增长,华夏银行追求良性发展
“资产质量是利润生命线”,华夏银行董事长李民吉上任以来,频频对质量提出要求。“发展是硬道理,但是我们要抓有质量的发展”“要围绕资产质量谈增长,不能偏颇”“要在规模、质量、效益上实现良性发展”。
在李民吉等新帅的带领下,华夏银行多方发力,今年以来实现了提质增效。最新的华夏银行三季报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华夏银行营业收入达500.72亿元,同比增长5.2%;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40%;存款余额达14,152.73亿元,较年初增长3.4%,比去年同期快1.9个百分点。
“所谓有质量的增长,从这两年看,一是抓好有质量的存款量增长;二是要抓好有质量的资产配置结构”,在李民吉看来,按照华夏银行目前的情况,实现上述两点“有质量的增长”,首先要坚持“存款立行”不动摇,但存款必须是有质量的存款,“形成倒挂的存款没有意义和价值”;其次就是注重包括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客户结构的高质量增长。“只有这种情况之下的增长,才是有质量的规模增长”,李民吉称。
事实上,今年恰巧成立25周年的华夏银行,已在行业中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首先,作为我国第一家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融合的上市银行,华夏银行在市场竞争力和资本补充上都有自己的优势;其次,长期注重质量效益型发展,华夏银行客户稳定而广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方面是其多年积累的特色和亮点;第三,华夏银行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的介入走在行业前端。
当然,在未来,华夏银行仍将抓紧“有质量的发展”,知难不畏难,狠抓资产质量,直面困难;与此同时,“无论在资产端还是负债端,华夏银行都将探索新方法、出实招,持续产品创新,提质增效,提高资本使用效率,研究探索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经验”,这是李民吉对华夏银行未来发展的规划。
全面精细化管理,华夏银行让“不怕风险”掷地有声
“华夏银行是一家企业,是上市公司,要对广大股东和投资人负责,要对所有存款人负责,要对全行所有员工负责,要推动实现股东价值、银行价值、客户价值的统一”,在李民吉看来,银行是责任担当,风控则是关乎生死的“生命线”,如何全面管好风控?华夏银行探索最有效方式,“只有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到位,才能使我们的‘不怕风险’不成为一句空话”,李民吉表示。
在他看来,银行经营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都是由于责任感不强、精细化管理不够造成的。基于此,华夏银行今年以来,更加注重全行各个层面强化精细化管理,“文过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你放心”,这就是华夏银行精细化管理的心得。“无论事前、事中还是事后,都要进行精细化管理”,李民吉强调,经营管理是要算账的,不仅要算大账,还要算细账。面对经营难题,要精打细算、增收节支,无论是成本、收益还是风险,纵观华夏银行,还有不少可以“拧毛巾”的地方,这就是精细化管理的着眼点和着手点,在各个层面、各个环节都要加强精细化管理,把责任落实到人、把风险管控落实到每个环节。
躲过“黑天鹅”也要避免“灰犀牛”,今年以来,华夏银行进一步强化风险统筹管理。深化授信各环节管理,采取差异化授信准入标准,对重点领域客户实施名单制管理,加强了审批、放款、贷后、资产处置等环节的专业管理。2017年8月,华夏银行成功发行首单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标志着该行资产保全业务迈上新台阶。
“流动性风险就像‘心梗’,一旦出现就会对全行经营带来致命影响”,除了全面风险的排查防控,李民吉格外重视重点突破。由此,今年以来,华夏银行扩大流动性监测范围,调节同业存单发行进度,提高稳定负债规模;同时,华夏银行时刻保持市场环境敏感性,密切关注市场波动,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和应急演练。事前监测预防、事中快速反应处理、事后总结经验加强补短板,华夏银行真正将风险底线牢牢守住。
银行不仅要大,更要强,不仅要稳,更要优,这是李民吉半年来多次强调的理念。确实,华夏银行依托京津冀的区域优势,因地制宜,有条件,也有能力做大、做强、做优。“困难行要有进步”,在新领导层的带领下,华夏银行坚定信念,不断创新,向着“大而强”“稳而优”的百年大行持续奋进。
对于未来,李民吉将带领着华夏银行砥砺前行,“从大局出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走市场化发展道路,振奋精神、迎难而上,敢于担当、开拓创新,确保完成全年任务,以优异成绩开创华夏银行事业发展新局面”,李民吉再次强调。
转自:人民网财经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