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领域去杠杆的强监管政策作用下,不少银行新增业务临近停摆,加大了银行资产质量、拨备计提等方面的压力,进而影响盈利水平。昨日,在“穆迪-中诚信国际2017年中信用展望研讨会”上,穆迪金融机构部副总裁诸蜀宁称,近期的监管措施对银行具有正面信用影响,但短期内银行将面临流动性和盈利能力的压力。
诸蜀宁认为,监管措施对银行的正面信用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运营环境,强监管措施旨在减缓金融领域整体杠杆率上升、降低中国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二是资产质量,监管措施限制对通道的利用,提升资产风险的透明度,并控制整体银行体系松散的资本计提;三是资金来源,监管措施旨在减少银行资产与负债的期限错配情况。
中诚信国际金融机构一部总经理白岩称,近年来银行在资产端配置的资产种类日趋多元化,信贷类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逐渐下降,而用传统的不良贷款率等信贷资产质量衡量指标来分析银行的整体资产质量会有些失真。本轮强监管措施强调对底层资产实现穿透,监管层对实际的信贷风险的排查,可能会使银行面临更多的拨备计提,盈利水平或受影响。
据白岩介绍,根据统计,近几年来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在内的四类银行的证券类投资在总资产的占比都有所增加。其中,截至2016年末,城商行的证券类资产占比已略微超过信贷类资产占比,成为首要的盈利资产;股份制银行的证券类资产占比也几乎与信贷类资产占比相当。“虽然国有大行的证券类资产占比缓慢提升,但由于其基数规模大,所以每年的新增规模也相当可观。”
以证券类资产占比快速攀升为代表的资产配置多元化趋势,为银行带来新的盈利支撑,不过,也使得银行真实的资产质量情况难以全面掌握。白岩称,由于银行的资产结构更加复杂,信用风险不再意味着只有信贷资产的风险,非信贷类资产的风险也要重点关注。
“然而,银行一些非信贷类资产的投资去向最终本质上仍是信贷类资产,或者可以称它们为‘类信贷资产’。这类资产的拨备计提并不是严格按照表内贷款的五级分类来进行。如果监管要求将类信贷资产遵从穿透原则真实拨备的话,一些银行将面临较大的拨备计提压力,导致盈利水平也受牵连。”白岩称。
诸蜀宁表示,穆迪在为中资银行进行信用评级时,在资产质量的考评方面,不仅要看信贷类资产的情况,包括不良资产生成的趋势、关注类贷款迁移趋势等,还要判断非信贷类资产的情况。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