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由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17中国塑料产业大会在杭州举行。大商所理事长李正强在致辞中表示,塑料期货上市10年来,期货行业与石化行业携手并进,共同发展,在开发石化期货品种、推动石化期现货市场融合、服务石化企业利用期货市场避险等方面取得积极成绩。未来,大商所将与石化行业继续深化合作,推动期货市场更好服务石化产业发展。
李正强表示,经过十年发展,中国塑料产业大会已成为期货界和石化行业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品牌盛会。过去十年,行业企业通过塑料产业大会平台分析市场形势、解读产业政策、传播风险管理理念和技能,以特有的方式参与和推动了中国石化产业发展。塑料产业大会走过的十年,是中国石化产业踏上由大到强历史新征程的十年,也是大商所成功实现从农产品期货交易所向综合性商品期货交易所转变,并开启多元、开放的综合性衍生品交易所建设的十年。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赵俊贵表示,当前我国石化产业正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今年一季度,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实现利润2288.8亿元,同比增长98.3%,再次显示了我国石化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但同时,大宗石化产品产能结构性过剩、同质化竞争激烈、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投资依然疲软、国际竞争压力增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仍存在,进一步凸显了我国石化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滞后这一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建立石化产业新体系,必须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加强石化产品市场建设,特别要加快培育壮大期货市场。通过健全市场体系,形成市场价格,发布市场信号,引导企业合理化的市场行为,帮助企业规避市场风险,促进结构调整,实现稳健经营,以充分发挥我国石化产业原料配套齐全的生产制造优势和制度优势,提升我国石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塑料产业大会走过的十年,也是大商所与石化产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十年。”李正强表示,一是持续推进石化品种研发,为石化产业提供多种风险管理工具。2007年以来,大商所上市了聚乙烯等三个化工期货品种,与郑商所的甲醇和PTA、上期所的石油沥青一起,初步构建石化期货品种体系。二是积极夯实市场基础,推动石化期现货市场深入融合。积极适应石化产业现货市场变化和国标调整,及时完善相关品种交割质量标准、调整地区升贴水、优化交割仓库布局、探索开展保税交割试点和注册品牌交割等,促进石化期货与现货市场良性互动。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期货上市以来,期现价格相关系数分别为0.9、0.93和0.81,均保持在较高水平。期现联动推动贸易定价方式的改变,不少产业企业参考期货价格,将以往每天1~2次报价改为每天多次报价,提高了市场反应的灵敏度。三是持续加强市场服务,为石化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积极创造条件。多年来,大商所在依法履行一线监管职责、维护市场安全平稳运行的前提下,鼓励支持石化企业有效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2016年,参与大商所石化品种交易的法人客户达7500多个,不少企业通过套期保值实现稳定的经营收益。
李正强也承认,目前塑料市场的衍生工具和产品还不够丰富,市场运行质量和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国内还没有石化期权工具,期货活跃合约不连续等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产业客户中“散户多、法人少,民营企业多、国有企业少,贸易流通企业多、生产加工企业少”的“三多三少”局面仍比较突出,境外客户不能直接参与交易,一些企业对于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管理价格波动风险还存有疑虑,这些都已成为中国石化期货发展的瓶颈,制约期货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
李正强表示,长期以来,大商所自觉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自身发展的使命所在、基础所在和价值所在。当前,在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形势下,大商所将进一步与相关各方加强合作,与石化行业一道,增进共识、深化合作,推动期货市场更好地服务石化产业发展。
据了解,本次大会以“产融结合、携手十年”为主题,聚焦于当前塑料产业市场的风险管理和发展机遇,围绕石化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思路、煤化工产业格局分析、大连塑料期货市场十年回顾及发展展望等行业热点问题进行交流。来自相关研究机构、现货企业、期货公司及投资机构等近400家企业代表参加此次会议,产业企业代表占比超过60%。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