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乡村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江河村的名字曾与“偏远”“贫瘠”紧紧相连。如今,这个小村早已换了模样,油茶林漫过山坡,光伏板铺满屋顶,沉寂的土地里冒出了“金点子”,村民的日子里攒起了“实底气”。
“周书记,你快瞧瞧!这光伏板又发电了,这‘阳光存折’就是靠谱!今天电表读数比昨天又涨了!”晨光熹微,江河村村民老陈踩着露水,三步并作两步跑到驻村书记面前,布满老茧的手指激动地指着屋顶那片“蓝色海洋”光伏板下。在湖北黄梅县五祖镇江河村,智慧助农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驻村书记和乡亲们刚从田间回来,裤脚还沾着泥土,便被老陈拉到了院坝里。今年以来,黄梅县烟草专卖局又为江河村引入光伏产业,帮助乡村实现创收。

(江河村光伏发电板)
党旗引航:筑牢蝶变之路的“红色根基”
乡村要振兴,党组织必先强。“物资帮扶只能解燃眉,建强支部才能固根本。”这是黄梅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结对江河村后,始终坚守的帮扶理念。黄梅县局成立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与村党支部结对共建,“知音先锋服务队”的足迹遍布山间田野,同时,黄梅县局依托“知音便民综合服务站”,联合文旅,打造“终端+旅游”端口,切实通过改善店铺环境,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知音志愿小分队”帮助乡亲改善店铺环境)
绿山生金:铺就增收致富的“共富坦途”
若说党建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产业便是撑起百姓好日子的“顶梁柱”。黄梅县烟草专卖局用“1+X+N”帮扶模式,让江河村的产业发展有了“主心骨”——以驻村书记为纽带,链接政策、技术、市场等多方资源,培育出一批带富能力强的特色产业。油茶林里,帮扶的温度浸润着每一寸土地。“荒山”变“绿山”,“绿山”变“金山”。村民们正忙着修剪枝叶、管护果树,指尖划过饱满的油茶果,满是丰收的期待。“我家5亩地入股基地,一年能多赚8000多块,比在外打工省心还顾家。”村民王桂兰擦了擦额头的汗,笑容里满是满足。如今的油茶基地,不仅配上了智能滴灌系统,让每一株茶树都能“喝饱水、吃对肥”,还延伸出茶油深加工产业链,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让“小山货”走出了“大山门”。

(乡亲们在田间种植茶树,给茶树施肥)
禅意栖居:定格乡愁萦绕的“乡村图景”
乡村的美,不仅在产业兴旺,更在山水相依、乡愁萦绕。如今的江河村,每一处角落都透着诗意:硬化的村道蜿蜒穿梭,像玉带缠绕在青山绿水间;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更是留住乡愁的根。走进村里的红色文化展馆,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旧物件,诉说着革命先烈的奋斗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禅意民宿里,袅袅茶香伴着轻柔的诵经声,让人卸下疲惫、心境澄明;油茶观光园里,游客们穿梭在绿树间,拍照打卡、体验采茶乐趣,把乡村的美好定格成永恒。
青山依旧在,乡愁永留存。如今的江河村,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更留得住乡愁;现在的江河人,口袋鼓了,精神富了,生活美了!(商双)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