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您好,我们是黄梅县烟草专卖局的普法宣传员。这几本手册您拿着,一本是关于防范电信诈骗的,一本是介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还有这本专门讲老年人如何识别真假卷烟和维权途径的,您有空翻翻,有什么不清楚的,随时问我们!”
“哎呀,你们来得太及时了!我前几天还因为买到一包味道不对的烟犯嘀咕,又不知道找谁问。听你们这么一讲,我心里就有底了!”黄梅县东禅社区的张大爷握着志愿者的手,连连道谢。
如何让法律从纸面走入心间,让法治精神在基层生根发芽?近年来,黄梅县烟草专卖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延伸服务触角,组织普法志愿者队伍,深入社区、走进群众,开展了一系列有声有色、有温度的法治宣传活动,推动法律知识与群众生活深度融合,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可与赞誉。
接地气、听得懂,法律知识“活”起来
在东禅社区、城西社区等地的活动现场,志愿者们早早搭起宣传展台,摆放图文并茂的展板,发放精心编印的普法手册。内容不仅涵盖《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更聚焦“如何辨别真假卷烟”“发现假烟私烟如何举报”“电子烟监管政策解读”“防范保健品诈骗”“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等社会热点和民生关切。
“您看,真烟的包装印刷清晰、封口平整,而假烟往往做工粗糙,条形码扫描结果与标识不符。”志愿者小陈拿着实物对比,用最朴实的语言向围拢过来的居民讲解鉴别技巧。“如果您怀疑买到了假烟,可以拨打这个12313投诉举报电话,或者通过我们这个‘黄梅烟草服务平台’小程序在线反映,查实后还有奖励呢!”
志愿者们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化身“法律翻译官”和“身边顾问”,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句句家常的叮咛,将枯燥的法条转化为实用、管用的生活常识,实现了普法宣传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奔赴”的转变。现场互动频繁,气氛热烈,居民们带着问题来,揣着明白走。
聚焦“银发族”,法律服务更贴心
活动中,志愿者们特别关注老年群体的法律需求。他们针对当前针对老年人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保健品虚假宣传等陷阱,进行了重点讲解和风险提示。

图为:黄梅县烟草专卖局普法志愿者在东禅社区为居民讲解法律知识 王欣摄
“接到陌生电话提到钱、中奖、转账,咱们一定要多留个心眼,记住‘不听、不信、不转账’。”“有些所谓的‘健康讲座’、‘免费体检’,最后都是为了推销高价劣质产品,千万别贪小便宜吃大亏。”志愿者们耐心细致地分析骗局套路,传授防范要领,帮助老人们捂紧“钱袋子”,守护“幸福晚年”。
“我们年纪大了,眼睛不好,脑子也慢,很容易被忽悠。他们讲得清楚,态度又好,还教我们怎么保留证据、怎么投诉,真是太周到了!”一位刚咨询完保健品消费维权问题的刘奶奶感动地说。这份针对性的关爱与守护,让法治宣传充满了人情味,也让老年群体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与尊重。
沉下去、办实事,法治精神润民心
此次普法进社区活动,是黄梅县烟草专卖局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生动缩影。它不仅是一次法律知识的普及,更是一次深入基层的民情走访和贴心服务。志愿者们以“解难题、惠民生、促和谐”为目标,将法律服务的“直通车”开到了居民家门口,让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互动中,增强了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前觉得法律离我们老百姓很远,现在听了讲解,发现它就在我们身边,保护着我们每一天的生活。”东禅社区居民赵女士感慨道。普法活动拉近了法律与群众的距离,激发了居民学法、懂法、用法的积极性,为构建和谐社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注入了正能量。
步履不停,续写法治服务新篇章
展望未来,黄梅县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探索普法宣传的新路径、新方法。计划推出“法治微课堂”、线上直播答疑、法治情景剧巡演等更富趣味性和吸引力的形式,同时进一步拓展宣传渠道,利用新媒体平台精准推送群众关心的法律知识。
黄梅烟草将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普法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服务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不断提升法治宣传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切实增强社区居民的法治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为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烟草力量,彰显国有企业的责任与担当。(王振宇)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