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黄梅县广袤的田野尚笼罩在一层薄雾之中,一群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已经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他们穿行于田埂之间,时而俯身查看烟叶长势,时而与早起的农户亲切交谈。这一抹跃动在青山绿水间的“志愿红”,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画卷中亮丽的色彩。
体系化构建:从零星活动到常态机制
作为扎根黄梅县的企业,黄梅烟草将志愿服务纳入企业社会责任和党建引领的重要内容。自2022年起,企业系统性地推进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起“总部统筹、分队实施、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推动志愿服务从阶段性活动向常态化机制转变。三支专业志愿服务分队各司其职:产业帮扶分队聚焦特色产业发展,环境治理分队致力于美丽乡村建设,文化惠民分队则关注乡村文化振兴。每支队伍都制定了年度计划,确保月月有活动、村村有服务。
“志愿服务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要长期坚持的事业。”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此,他们建立了完善的志愿者注册、培训、激励保障机制,并将志愿服务纳入员工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全员参与热情。
精准化服务:从普惠帮扶到按需施策
在长期的实践中,黄梅烟草的志愿者们认识到,乡村振兴需要精准施策。他们改变了过去“大水漫灌”式的帮扶方式,转而采取“滴灌式”精准服务。每次活动前,志愿者都会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面对面交流,了解真实需求。在烟叶种植区,志愿者发现部分农户缺乏现代农业技术,便组织开展“田间课堂”,邀请农业专家手把手教授科学种植方法;在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村庄,志愿者协助村民开发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拓宽增收渠道。
一位参与多次志愿活动的员工分享道:“我们不再只是简单送物资,而是根据每个村的特点,量身定制帮扶方案。比如在传统村落,我们重点帮助修复古建筑、挖掘非遗项目;在新农村建设点,则更注重环境整治和乡风文明建设。”
产业化赋能:从外部输血到内生造血
黄梅烟草的志愿服务不仅关注当下问题的解决,更着眼于乡村长远发展。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培养本土人才,助力乡村形成自我发展能力。在多个乡镇,志愿者协助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社,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特色种植、生态养殖等产业。同时,组织开展电商培训,帮助农户拓展线上销售渠道,让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志愿者还注重培养乡村本土人才。通过“师徒结对”方式,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乡村产业带头人。这些“土专家”“田秀才”已成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力量。
一位受益于此的村民表示:“志愿者不仅带来了技术,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建立了自信。现在我们自己能解决很多问题,这种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的转变,才是最宝贵的。”
数字化赋能:从传统服务到智慧志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黄梅烟草的志愿服务也在不断创新。企业开发了志愿服务线上平台,实现活动发布、报名、签到、时长记录等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村民需求,精准匹配志愿服务资源,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志愿者还通过直播带货、线上培训等方式,突破时空限制,扩大服务覆盖面。
“数字化让志愿服务更智能、更高效。”黄梅烟草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互联网+志愿服务’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下一步,黄梅烟草将继续深化志愿服务内涵,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志愿服务与乡村振兴更紧密结合。通过建设“数字志愿”平台,提升服务精准化水平;深化“产业志愿”内涵,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拓展“文化志愿”外延,打造乡村文化品牌;完善“协同志愿”机制,构建多元参与格局。(王振宇)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