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我国市场主体总量取得历史性突破。专家指出,在竞争环境日趋白热化的当下,市场中的成功代表大多并非单纯赢在品质赛道,而是以品牌硬实力“出圈”,牢牢占领国内外市场高地。专家建议通过构建品牌信用评价体系、将数据生产要素深度嵌入业务发展、讲好品牌故事等方式,创造性推进企业品牌价值提升,助力企业从红海迈向蓝海,挺立发展潮头。
深耕品牌信用建设成为市场共识
在近日召开的2022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上,与会专家建议在构建品牌信用评价体系方面,可通过归集产品质量信用信息、企业公共信用评价信息等,构建品牌信用评价体系,打造品牌信用大数据平台,基于品牌信用评价结果开发信用应用场景,为品牌信用度高的企业提供信贷、融资担保、租赁、用工等方面的支持;在打造品牌信用优品方面,可依托全媒体矩阵,立足“信用”“品质”“品牌”等要点进行品牌诚信要素解读,形成“信用+人+货+场”内容传播亮点,引导全国消费者享受信用红利,达到品效双收。
“应当把品牌信用建设放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思考,这对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着眼于国内的同时还要充分对接世界标准,避免走非竞争、不正当竞争的道路。”中央党校政法部副教授王文婷说。
陕西西凤酒厂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正表示,作为新华信用“信用领跑行动”的首个合作伙伴,西凤与新华信用一道创新实施“信易+”工程,引导上下游产业链提升信用意识、规范信用管理、拓宽信用应用,积极构建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信用生态。
创新驱动转型数字赋能发展
近年来各行企业正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我国经济发展积蓄新动能。
以基于京东零售的智能化C2M反向供应链系统为例,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晖介绍,京东和超过2000家企业实现反向定制合作,通过深度绑定头部行业资源,精准洞察消费者喜好诉求,帮助制造商提供更适合的商品和服务,众多品类在今年京东“双11”期间实现了同比高速增长。
山东泰山钢铁集团董事长王永胜表示,1997年,泰山钢铁上线冷轧不锈钢生产线,自此便坚持“科技赋能、创新驱动、品质提升、瞄准高端”的发展理念。“我们还将产品广泛应用于海洋、核电等高端领域,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技术优势如一双巨手,有力掰开‘卡脖子’的外围封锁,也为企业进军千亿元级不锈钢产业集群打开格局、坚定信心。”
“将数据这个新的生产要素嵌入品牌信用建设,也会产生超乎想象的效果。”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杨志明表示,数字经济是信用经济,数字“有痕”,能够在商品海量交易中对恪守品牌信用的企业家客观地评价、褒奖,进而带动全社会文明水平的提升。数字赋能品牌信用的时代已经到来,要走创新驱动道路,加快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场景创新、人才开发创新和环境创新。
“数据是‘金矿’,挖掘才更能产生价值。要让智能制造的头部企业引领一大批中小企业走上数字化、智能化的新路;要加快品牌信用的高技能人才开发创新,‘两才’(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并重、‘两归’(海归、城归)并用,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撑。”杨志明说。
中国品牌世界共享
论坛上,涵盖11类50个品牌的“2022外国人喜爱的中国品牌”入选名单正式揭晓。现场播放的“外国人都喜欢哪些中国货”短片,彰显了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喜爱。
近年来,中国企业积极布局国际市场,不断加强品牌建设,涌现出一批享誉海外、影响广泛的优秀品牌。本届论坛上,富含活性益生菌的水果软糖,用乳鸽、兔肉制作的爆款猫粮,融合光伏技术的空调成为“家庭发电站”等国货品牌也靠硬实力频频“出圈”。
康师傅品牌形象总监高钟秀认为,在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创造一个爆款产品可能很容易,但要实现品牌长红,除了坚守产品品质、不断创新外,还要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讲好品牌故事。
在国货出海热潮下,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办公室、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多家机构联合推出“2022外国人喜爱的中国品牌”征集活动,旨在积极响应品牌强国战略,讲好中国品牌故事,塑造中国品牌形象,推动“中国品牌,世界共享”。
本次评选活动全面综合了网络投票、产品出口量、海外传播声量、专家评审四个维度。从揭晓的品牌名单中可以发现,深受外国人喜爱的中国品牌不仅涵盖食品饮料、家电、服饰鞋袜等传统消费品类,还包含金融、网络服务等新兴经济领域的众多知名企业。这说明,即便在经济形势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中国品牌在海外各大细分市场仍收获了广泛认可,在国际市场中彰显出强大的韧性。
品牌信用体现着企业的创新智慧,传递着文化底蕴和价值理念。西凤酒是入选名单的6个酒类品牌之一。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洪涛表示,文化是品牌建设背后最深沉、最持久的支撑力量。随着中国白酒开拓国际化市场进程的推进,白酒已成为中外友谊的见证者、连接者。
转自:新华财经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