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柏乡县:葡萄之乡巧念“葡萄经”


时间:2012-11-06





  又到一年果熟季,冀南平原的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又迎来了一个葡萄丰收的年景。


  农民李二东秋季收获葡萄1万公斤,净收入8万多元,在柏乡像老李这样依靠葡萄发家致富的果农数不胜数。随着全县统计数据的浮出,今年柏乡县葡萄产销量相比2011年有了显著提高,预计年产值有望突破2亿元大关,柏乡“中国葡萄之乡”实至名归。


  “汉牡丹之乡”柏乡县地处河北平原南部,全县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四季分明,是个传统的农业县。在这样一个农业县里,农民缘何会转变发展思路,将农民增收致富的着力点放在果品产业上?“中国葡萄之乡”又念出了怎样的“葡萄经”?带着疑问,《中国绿色时报》记者实地走访了柏乡县,探寻柏乡别样的葡萄富民路。


  柏乡葡萄产业的发展最早要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1987年柏乡县就确定了大力发展葡萄种植的果品业发展战略,并相继出台了《柏乡县葡萄生产基地系列开发方案》和《柏乡县人民政府关于葡萄销售工作的特殊规定》等相关文件,颇具魄力地喊出了“一亩葡萄胜于十亩田”的口号。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柏乡县的葡萄产业已颇具规模,3条独具特色的葡萄长廊贯穿柏乡大地,葡萄种植已成为柏乡农村经济的一大特色支柱产业,柏乡也荣升为冀南地区最大的鲜食葡萄生产基地。“巨峰”、“滕稔”、“克伦生”、“京亚”、“京秀”、“青堤”、“红堤”、“无核早红”等10多个优良品种,是柏乡葡萄的“明星”品种,曾在多次在相关展会上获得殊荣。2001年柏乡葡萄在第五届(廊坊)农交会上被认定为名优农产品;2003年又通过了河北省无公害果品产地环境评定,再加上果农产业化意识的增强,“汉牡丹”、“新南江”等商标的成功注册,都为柏乡葡萄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柏乡葡萄产业也走上了“生产、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发展之路。


  近两年,柏乡县委、县政府为壮大葡萄产业,通过科技支撑和品牌效应,围绕“上规模、提档次、出精品”的发展思路,把葡萄产业发展的出发点放在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推广上,先后建立了南江克伦生无核鲜食葡萄新品种示范园和内步设施葡萄示范园,积极推广无公害果品管理技术,引导广大果农进行葡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为了实现葡萄标准化种植,柏乡县还成立了葡萄协会和农民合作社。由柏乡县林业局牵头组织葡萄种植户成立的“富民”、“乐农”、“新绿地”等葡萄专业合作社,帮助果农实行标准化葡萄种植,葡萄品质有了显著提升。县葡萄协会的成立,对柏乡葡萄产业发展而言又是一次有力地推动。葡萄协会通过统一制定全县葡萄发展规划,编制《优质鲜食葡萄生产技术规程》,聘请葡萄专家对果农进行技术培训,果农的管理技能得到了提高。


  为了提高柏乡葡萄的市场占有率,柏乡县大力推行品牌战略,力促全县果品提档升级,全县先后培植了驻驾、南江、大汪、耿家庄等多个标准化葡萄生产基地,成功打造了“汉牡丹”、“新南江”等品牌商标,通过品牌效应,提升柏乡葡萄的市场竞争力。


  柏乡葡萄品质优良,市场前景广阔。2011年,柏乡县委、县政府确定了以“农超对接”为突破口的葡萄优先发展战略,并成功与北京最大的零售连锁商业集团——北京物美集团签署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柏乡葡萄成功“进京”。随着柏乡葡萄知名度的提升,葡萄价格明显上涨,葡萄销路更有保障。2011年全县葡萄种植面积突破3.6万亩,占全县经济林面积的83%,年产量突破5.7万吨。产品主要销往北京、石家庄、长沙、武汉、广州以及新乡、邯郸、邢台等大中城市。全县葡萄种植户达1.2万余户,从事葡萄生产、销售、运输、贮藏等相关产业的人数达2.6万人。


  柏乡县始终坚持“葡萄兴农、葡萄强县”的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并将葡萄产业的工作重点放在了大力发展设施栽培、生产错季葡萄上,通过对葡萄产业结构的优化,柏乡葡萄产业的发展潜力被进一步挖掘,柏乡葡萄在市场上愈加走俏,市场前景一片看好,“中国葡萄之乡”也念活了一本果农致富增收的“葡萄经”。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